首页 理论教育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用于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及血循环状态。他们研究了眼底血管荧光素吸收发射光谱的特征,首次拍摄了人眼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过程和血管的形态特征,自此开始了眼科临床应用。一般机体对荧光素有较好的耐受性,少数有轻微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个别病例会发生休克甚至死亡的严重并发症。6.异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 ①强荧光或高荧光。

第五节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用于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及血循环状态。虽然20世纪初已有用荧光素来观察眼底的尝试,但真正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是从1961年Novotny和Alvis开始的。他们研究了眼底血管荧光素吸收发射光谱的特征,首次拍摄了人眼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过程和血管的形态特征,自此开始了眼科临床应用。目前此项检查的设备和技术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已日臻完善。

1.基本原理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造影剂快速注入受检者静脉内,经血循环至眼底的血管中,在特定的波长光(蓝光)激发下而产生黄绿色荧光。用快速摄影机,连续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以及荧光素在组织中扩散的形态和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2.造影剂 荧光素钠(sodium fluorescein)是一种化合物染料,具有荧光特性,其分子式为C20H10O5N2,分子量为376.27,在pH为8时荧光最强。静脉注射常用量为10~20 mg/kg。一般机体对荧光素有较好的耐受性,少数有轻微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个别病例会发生休克甚至死亡的严重并发症。

3.设备 具备快速连续拍摄的照相机或摄像机。目前新型眼底照相机都连接视频相机和计算机影像处理系统,可进行实时眼底图像的储存和分析。

4.造影技术 ①适应证。视网膜、脉络膜疾病及前部视神经的检查。②患者准备。造影前常规做肝、肾功能,血、尿,血压及心电图检查,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对严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③造影操作。先常规做过敏试验,若无反应时快速注入造影剂,立即拍摄全眼底。此外造影过程中,要备有各种抗休克急救药和器械,以备急用。

5.正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 ①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l circulation time,A-RCT)系指荧光素从肘前静脉注射后到达视网膜循环时间。通常为10~15 s。②分期。动脉前期、动脉期、动静脉期、静脉期、静脉后期,各期有一定的循环时间、空间和荧光表现。早期:静脉层流出现以前;晚期:造影10 min以后。③黄斑暗区。黄斑区背景荧光淡弱,愈近中央愈暗。④视盘荧光:在动脉前期出现深层朦胧荧光和浅层葡萄状荧光;动脉期出现表层放射状荧光;晚期沿视盘边缘呈环形晕状着色。⑤脉络膜背景荧光(background fluorescence)是在造影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合形成的弥漫性荧光。

6.异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 ①强荧光或高荧光。表现有窗样缺损(window defect,)或透见荧光(transmitted fluorescence)。②荧光素渗漏(fluorescein leakage)包括组织着染(staining)或染料积存(pooling)。③异常血管结构。④视盘及背景荧光增强。⑤挡或低荧光。表现有遮挡荧光(blocked fluorescence)及视网膜脉络膜无灌注区和背景荧光减弱。⑥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血流缓慢或中断,包括充盈迟缓、充盈缺损、充盈倒置及逆行充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