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及用法】 大黄(4两)12g,牡丹(1两)3g,桃仁(50个)10g,瓜子(半升)30g,芒硝(3合)9g,水煎服。
【主治】 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滑数者。
【临床应用】 本方是一个消炎泻下剂,习称大黄牡丹皮汤。功能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治湿热瘀滞的肠痈腹痛,拒按;或有肿块;或右足屈而不伸,脉滑数者。适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子宫附件炎等盆腔炎症或输精管结扎术后感染等属于里热实证、大便不通者;亦可用于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痔疮、肛门周围炎而兼有便秘者。
【附方】
红藤煎(《简明中医辞典》) 红藤、紫花地丁各30g,连翘、乳香、元胡、大黄、没药各9g,丹皮6g,金银花12g,甘草3g,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肠痈脓未成;或脓已成而未溃破者。可用于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
清肠饮(《辨证奇闻》) 金银花90g,当归、玄参各60g,黄芩12g,麦冬、地榆各30g,甘草9g,薏苡仁15g,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治肠痈腹痛,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者。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阑尾化瘀汤(《新急腹症学》) 金银花、川楝子各15g,延胡索、桃仁、丹皮、大黄(后下)、木香各9g,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的消散期。症见不寒不热;或仅有微热,脘腹胀闷,嗳气纳呆,恶心反胃;气滞重则腹痛绕脐走窜,血瘀重则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或可出现肿块,大便正常或秘结,尿清或黄,脉弦紧或涩或细,舌苔白,舌质正常或有紫斑。
阑尾清化汤(《新急腹症学》) 金银花、蒲公英各30g,丹皮、大黄(后下)各15g、赤芍12g,川楝子、桃仁、生甘草各9g,水煎服。治较严重的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早期,或较轻型腹膜炎,症见发热或午后发热,口干渴,腹痛重,食欲不佳,便秘,尿黄赤,脉弦数或滑数,舌苔黄干或黄腻,舌质红或尖红。
阑尾清解汤(《新急腹症学》) 金银花60g,大黄24g(后下),蒲公英、冬瓜仁各30g,丹皮15g,木香6g,川楝子、生甘草各9g,水煎服。治严重坏疽性阑尾炎或腹膜炎,症见发热或恶寒发热,口干渴,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呕恶不能食,腹胀痛拒按,甚至腹肌发硬,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或尿痛,脉象洪滑数大或弦数,舌苔黄燥或黄腻,舌质红绛或尖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