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米夫定三磷酸盐渗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同时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拉米夫定对线粒体的结构、DNA含量及功能无明显的毒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拉米夫定的药动学呈线性关系,血浆蛋白质结合率低。肝脏损害不影响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过程。故仍应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的乙型肝炎免疫接种。

又名3TC、贺普丁,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

【性状】

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20℃时水中溶解度约7%。

【药理作用与用途】

拉米夫定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在HBV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它是拉米夫定的活性形式,既是HBV聚合酶的抑制药,亦是此聚合酶的底物。拉米夫定三磷酸盐渗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同时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它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a和b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哺乳动物细胞DNA含量几乎无影响。拉米夫定对线粒体的结构、DNA含量及功能无明显的毒性。对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经DNA检测结果表明,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复制,其抑制作用持续于整个治疗过程,同时使血清氨基转移酶降至正常。长期应用可显著改善肝脏坏死炎症性改变,并减轻或阻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拉米夫定口服后吸收良好,成人口服0.1g约1h达血药峰浓度(Cmax)1.1~1.5 mg/ml,生物利用度(F)为80%~85%。拉米夫定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使达峰时间(Tmax)延迟0.25~2.5h、血药峰浓度(Cmax)下降10%~40%,但生物利用度不变。静脉给药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平均分布容积(Vd)为1.3L/kg,平均系统清除率为0.3L/(h·kg),主要(>70%)经有机阳离子转运系统经肾清除,血消除半衰期(t1/2b)为5~7h。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拉米夫定的药动学呈线性关系,血浆蛋白质结合率低。体外研究显示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率<16%~36%。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主要以药物原型经肾脏排泄(约占总清除量的70%),仅5%~10%被代谢成反式硫氧化物的衍生物。

【新剂型】

1.拉米夫定片[715] 规格为0.1g。

2.拉米夫定溶液 尚未批准在国内上市。

【临床应用】

拉米夫定片 通过抑制HBV的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负荷,减轻HBV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减轻患者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促使血清HBV-DNA阴转;但其不能有效促使其血清HBeAg阴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6例,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00mg,1/d,疗程为1年。结果显示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比较,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值分别为(166±20)U/L和(50±24)U/L,血清HBV-DNA阳性分别为26例和3例,血清HBeAg阳性分别为26例和21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均降低;23例(88.5%)血清HBV DNA阴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例(19.2%)血清HBeAg阴转。肝组织活检做病理检查,5例均示肝细胞轻度变性、坏死、淤胆,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均见不同程度的间质纤维化[716]

【注意事项】

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

2.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定期检查。

3.少数患者停止使用本品后,肝炎病情可能加重。因此如果停用本品,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若肝炎恶化,应考虑重新使用本品治疗。

4.患者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拉米夫定的排泄,对于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肝脏损害不影响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过程。

5.本品治疗期间不能防止病人将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源性传播方式感染他人,故仍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6.目前尚无资料显示孕妇服用本品后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故仍应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的乙型肝炎免疫接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