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室内传导阻滞最常见的病因是

心室内传导阻滞最常见的病因是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离体实验表明普罗帕酮能松弛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老年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血压下降。也有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据认为这一病理变化属于变态反应及个体因素所致。有报道个别出现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PR间期轻度延长,QRS时间延长等。

又名丙胺苯丙酮、心律平、悦复隆、替罗帕酮、羟丙苯丙酮。

【性状】

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熔点171~174℃。在乙醇、氯仿或冰醋酸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药理作用与用途】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它是一类新型结构抗心律失常药。它属于第一类(即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抗心律失常药。在离体动物心肌的实验结果表明,0.5~1μg/ml时可降低收缩期的去极化作用,因而延长传导,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及有效不应期也稍有延长,并可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明显减少心肌的自发兴奋性。它既作用于心房、心室(主要影响浦肯野纤维,对心肌的影响较小),也作用于兴奋的形成及传导。临床资料表明,治疗剂量(口服300mg及静脉注射30mg)时可降低心肌的应激性,作用持久,PQ及QRS均增加,延长心房及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它对各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断作用有关。它尚有微弱的钙拮抗作用(是维拉帕米的1/100),并能干扰钠快通道。尚有轻度的抑制心肌作用,增加末期舒张压,减少搏出量,其作用均与用药剂量成正比。它还有轻度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离体实验表明普罗帕酮能松弛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它具有与普鲁卡因相似的局部麻醉作用。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良好,服后2~3h抗心律失常作用达峰值。作用可持续8h以上,其t1/2为3.5~4h。适用于预防或治疗室性或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电转复律后心室纤颤发作等。经临床试用,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作用时间持久,对冠心病、高血压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

【新剂型】

普罗帕酮控释小丸[111] 取糊精、CMC-Na及部分乳糖与普罗帕酮混合均匀,过120目筛,以保证药品与辅料混合均匀,加10%淀粉浆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粒,湿粒置包衣锅滚动0.5h,必要时用手轻搅动,并喷入5%淀粉浆适量使母丸表面均匀湿润,并少量多次加入剩余的糖泛丸,随时筛选20~40目间的小丸即为成型丸剂,60℃以下干燥即得。

【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口干,舌唇麻木,可能是由于其局部麻醉作用所致。此外,早期的不良反应还有头痛、头晕;其后可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便秘等。老年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血压下降。也有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有2例在连续服用2周后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报道,停药后2~4周各酶的活性均恢复正常。据认为这一病理变化属于变态反应及个体因素所致。

2.在试用过程中未见肺、肝及造血系统的损害,有少数出现上述口干、头痛、头晕、胃肠道不适等轻微反应,一般都在停药后或减量后症状消失。有报道个别出现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PR间期轻度延长,QRS时间延长等。

3.心肌严重损伤者慎用。

4.窦房结功能障碍,严重房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者禁用;严重的心动过缓,肝、肾功能不全,明显低血压患者慎用。

5.如出现窦房性或房室性传导高度阻滞时,可静脉注射乳酸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间羟肾上腺素等解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