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胍酰吡嗪、氨氯吡咪、脒氯嗪、必达通、必达蔬。
【性状】
其盐酸盐为淡黄色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溶于水、乙醇,几乎不溶于氯仿、乙醚。
【药理作用与用途】
本品作用部位及作用机制与氨苯蝶啶相似,在肾的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皮质段抑制K+、Cl-的重吸收,增加Na+-K+和Na+-H+的交换,使Na+、H+分泌减少,有留钾作用,但并非通过拮抗醛固酮而起作用。本品利尿作用比氨苯蝶啶强,为目前排钠留钾利尿药中作用最强者。本品临床适应证同氨苯蝶啶。但氨苯蝶啶和螺内酯均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剂量不易控制,此时则可应用不经肝脏代谢的本品。本品可增加氢氯噻嗪和移他尼酸等利尿药的作用,并减少钾的丢失,故一般不单独应用。临床可用于肝硬化、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炎等引起的水肿。
【新剂型】
阿米洛利片[42] 按相关制剂技术制备。
【临床应用】
1.复方阿米洛利 治疗高血压及心力衰竭。102例中、轻型高血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4个组。其中Ⅰ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2~70岁,平均50岁±8岁),Ⅱ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0~71岁,平均51岁±10岁),复Ⅰ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9~70岁,平均51岁±9岁),复Ⅱ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51岁±5岁)。Ⅰ组,阿米洛利片5mg;Ⅱ组,氨苯蝶啶片50mg;复Ⅰ组,复方阿米洛利片(阿米洛利5mg加氢氯噻嗪50mg);复Ⅱ组,复方氨苯蝶啶(氨苯蝶啶50mg加氢氨噻嗪25mg);以上4组均每日1片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表明单用阿米洛利降压疗效较单、复方氨苯喋啶降压疗效为优,并提示阿米洛利加氢氯噻嗪提高了降压疗效,并减少了单独应用氢氯噻嗪引起的低血钾,故可避免因低血钾而致的心律失常。复方阿米洛利除了具有一般利尿和降低容量负荷外,尚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加用氢氯噻嗪可增加降压协同作用。该药临床不良反应少,为较满意的第一线降压药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2.阿米洛利注射液 2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10)和实验组(Ⅱ组,n=10)。Ⅰ组采用冷高钾停搏液,Ⅱ组于停搏液中加入阿米洛利。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自动复跳率和心房颤动转窦率高,血流动力学恢复好,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轻及肌酸激酶释放量少。提示Na+-H+交换抑制药阿米洛利具有明显抗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服后可有胃肠道反应及感觉异常,渴感、头晕、皮疹、乏力、肌痛及视觉变化等,也可有直立性低血压、血尿氮浓度升高等。
2.老年人应用本品较易出现高钾血症和肾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
3.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4.慎用于无尿、肾功能损害、糖尿病、酸中毒和低钠血症。
5.对诊断的干扰,可使血糖、血肌酐、尿酸和尿素氮、血钾、血镁及血浆肾素浓度测定值升高。血钠浓度下降。
6.本品与含钾药物及其他留钾利尿药合用,可加重高血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超英,等.复方螺内酯搽剂的研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8,8(6):245
[2] Messina M.Curr.J herap.Res Clin Exp,1983,34:319
[3] 曾明辉,等.复方螺内酯霜的研制及疗效(附155例报告).中国农村医学,1998,26(5):63
[4] 步威,等.氨苯蝶啶混悬型眼药水的研制及疗效观察.中国药学杂志,1993,28(4):228
[5] 胡圣榆.利尿降压药的改良剂型.国外药讯,1994,9:35
[6] 匡佩英,等.复方氨苯蝶啶胶囊的HPLC测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8(10):462
[7]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0
[8] 邓顺英.新利尿合剂治疗妊高症23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5):295
[9] 李树华,等.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25例临床观察.新医学,1997,28(5):259
[10] CA,120:116576t
[11] CA,120:62192u
[12] 杨建春,等.呋塞米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0):632
[13] 李小寒,等.复方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研究.浙江临床医学,1999,1(2):86
[14]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11
[15] CA,110:13501d
[16] 孙宁玲,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中国高血压病患者的达标率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7):618
[17] 贺国芳,等.氢氯噻嗪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9):526
[18] 尔艳,等.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18(4):247
[19] Longer MA,et al.J pharm Sci,1985,74(4):406
[20] 钱康年,等.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新制剂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的研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11):487
[21] 周文生.大黄加甘露醇口服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徐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75
[22] 刘贤称,等.甘露醇合剂治疗放射性试管炎的临床观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4):216
[23] 袁小英,等.甘露醇合剂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2):143
[24] 黄华,等.甘露醇腹膜透析液的临床研究.广东医学,1995,16(12):803
[25] 袁继民,等.现代药物制剂技术.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59
[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69
[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04
[28] 王定帮,等.尿素硬膏的软甲作用.药学通报,1981,16(3):20
[29] 张耕,等.复方尿素油脂的制备.现代应用药学,1993,10(4):40
[30] 印嘉骏.不含油相尿素凝胶的制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3):112
[31] 梁新亮,等.注射用尿素粉针的制备及治疗血管瘤疗效观察.医药导报,2001,20(2):121
[32] 李开俊.复方尿素冲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10):630
[33] 施建琴.复方尿素乳剂的制备.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1,18(2):47
[34] 周晓芸,等.复方脲素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32(6):800
[35] 胡容峰,等.非那雄胺片的研制及稳定性.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5):287
[36] 李莉,等.非那雄胺胶囊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24(2):20
[37] 饶跃峰,等.非那甾胺醇脂质体的体外经皮渗透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2):923
[38] 柳晓泉,等.国产氨氯吡咪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