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图书馆的特点
1.馆藏专精而不广泛,以生物医学文献为主体,围绕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布局馆藏,随着当前医学院校多科性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类图书也在采购之列。
2.分类编目标引精细,专业资料尽力细分。
3.读者主要是医药卫生人员文化程度高、文献信息需求专深,读者较少而固定,外研人员少。
4.对医学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高。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图书情报信息知识,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知识,还要有医药卫生方面的科学知识。
5.多数医学图书馆没有独立馆舍,图书馆设在母体办公教学或科技楼内。
6.以母体业务有关文献信息资料优先,兼顾普通教育和素质教育。以科技类图书的收集、采购为重点,人文社会科学图书适当兼顾。
7.医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学术研究的方法,除共同方法外,多用定量分析法,借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同时使用调查法、实验法等。
(二)医学图书馆学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1.研究主体的广泛性 在医学图书馆学研究领域,无论关于什么主题,都有高中低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来自教学、研究或实践岗位的人发表相关论文,一旦出现一个较新的主题,往往在短时间内各类作者一哄而上,产生大量的相关文章,研究主体和领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层次性。
2.学术成果原创性缺失 在我国医学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一些较有新意的选题一般是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引进介绍,或是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的移植,而大多数的选题重复现象比较严重,从内容来看有明显的拼凑意味,创新成分少,缺少原创性。
3.学术成果影响力小,被引频次不高 医学图书馆学学术成果一般仅仅在业界传播交流,其他行业和专业的人员很少问津。如医学图书馆学的专著和学术期刊发行量小,在一般书店和报刊店难以买到,非本专业的读者不会购买和阅读。另外,医学图书馆学学术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不管是国家级还是省部级的项目成果,很多都是谈战略、原则、体系、模式等比较空洞很不切实际的主题,往往很少能带给业界任何变化。所以,在医学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比较少而权威学者更少,但知名也仅仅是在图书馆界和医学图书馆学界。发表的医学图书情报类论文在国内被引用频次不高,因而学术影响也小。
4.存在浮躁和功利心态 在图书馆学界关于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还存在很多质疑没有定论的时候,却出现了诸如技术图书馆学、发展图书馆学、网络图书馆学、制度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科学图书馆学等等一大堆分支学科名称。为什么提出这些新名词,现在还很难说准说清。同时在图书馆学领域,也存在一些伪命题,即问题本身脱离图书馆和社会生活,追求纯粹的理论,大量的文章对这样的子虚乌有的问题进行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研究”。图书馆学研究领域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导致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实际上不少是脱离实际的“玄学”。
5.医学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基本上是描述性和归纳性的 图书馆学由于缺乏核心理论,其研究成果多是描述、解释既有现象或事实,或陈述个人见解,或总结实践经验,而缺乏演绎推理。对于医学图书馆学的研究,更多的也只是套用图书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多、分析问题多,而有指导意义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