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

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要求各馆克服本位主义和“自给自足”的资源建设观念,将本馆的信息资源看作是整体医学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并纳入统一的医学信息资源体系加以规划和建设。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品种、载体形式及信息的获取途径等极为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对医学图书馆来说,文献资源的布局,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的配置比例呈现出时代的特色。

印刷型资源的订购量逐步减少。随着外文原版期刊价格的逐年上涨,国内各大医学图书馆不得不中断一些印刷型医学期刊的续订,期刊种类锐减,保障率不断降低。电子资源的订购量逐年增长,由于电子资源在价格、使用范围和检索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馆藏医学电子期刊的种类、数量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印刷型资源。医学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许多较大规模的医学图书馆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医学资源相对丰富;而一些边远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文献资源相对贫乏。医学文献资源的互补性较高。由于医学学科分支较细,各馆对资源采集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医学文献资源的互补程度相对高于理工科文献资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主要是四方面。

(一)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形成各具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体系,提高整体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面对当今数量急剧增长的各类信息载体,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全面收集。而在缺乏整体规划和合作协调的情况下,图书馆都只能以完善自身的信息资源体系为目的进行采集。这种“自给自足”和各行其是的信息资源建设方针,必然使得各馆的资源一方面相互重复,缺乏特色,另一方面又会遗漏许多重要的、有价值的文献,从而大大降低整体信息资源的完备性和保障能力。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要求各馆克服本位主义和“自给自足”的资源建设观念,将本馆的信息资源看作是整体医学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并纳入统一的医学信息资源体系加以规划和建设。各馆致力于建设本馆有特色的医学信息资源体系,优化本馆的信息资源结构,使本馆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本馆的服务任务并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二)有利于对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能够得到最优化使用。

医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整体化建设水平,实现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物医学信息服务内涵知识化、信息产品增值化、服务范围社会化、服务方式特色化和服务管理法制化,不断提高生物医学系统的整体信息保障能力。

用有限的经费获取尽可能多的医学信息资源,是医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的情况下,各馆在信息资源采集时,不仅要考虑读者经常性的医学信息需求,采集大量常用文献,而且要注意读者偶然性的信息需求,采集相当数量非常用的、价格昂贵的文献。这样不仅使医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庞杂,缺乏重点与特色,而且极易造成重复建设,使有限的经费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在近年来进行的医学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多个图书馆对同一医学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现象,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使医学图书馆能够按照整体规划的要求,将经费集中购买本馆分工采集的那些能够体现本馆重点与特色的学科与类型的医学书刊或数字化文献,并保证其完整系统程度,而避免将经费分散在利用率较低的医学文献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需求,则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来解决,从而使经费能够达到最优化的使用。许多图书馆组建联盟,以集团购买的形式采集数字化资源,大大节约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是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

(三)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大幅度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许多馆一方面面临着医学信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窘况;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部分医学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甚至无人利用的问题。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对本馆内陈列的2 535种外文期刊的利用统计(统计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有650种从未被利用过,占了25.6%。

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使图书馆不仅面对本馆用户,而且面向合作的各个用户,从而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用户范围。一些本馆用户利用率不高的资源相对于其他馆的用户来说,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样不仅能把呆滞的资源盘活,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在更大范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有利于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使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变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第一,由于网络的发展,联机联合目录和其他电子化选书工具将广泛运用于文献采访工作,医学图书馆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各馆馆藏和文献搜集的信息,从而可以避免采访中的重复和遗漏。第二,高速廉价的信息传输手段,使用户对文献信息的利用可以突破时间和信息存取地点的限制,十分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医学信息,而且,即使是跨越大洋传输文献的成本也不会超过读者亲自到邻近图书馆拷贝的综合成本,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可以摆脱地域的束缚。第三,统一的传输协议与文本格式奠定了数字化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化基础,不同时空、素不相识的人们可以同时通过基于相同标准的浏览检索工具访问同一信息。这都为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建设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有利于提升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整体化建设水平,实现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物医学信息服务内涵知识化、信息产品增值化、服务范围社会化、服务方式特色化和服务管理法制化,不断提高生物医学系统的整体信息保障能力;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制订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发展战略和生物医药信息政策法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指导我国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实践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为提高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提升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提供强大的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科技知识基础平台;建设生物医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权利,缩小地域信息差异,促进社会信息公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