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为辅助性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所谓“保肝”“缓解炎症”“降酶”“退黄”药物等,只是便于叙述而人为进行的分类,其实有些药物具有保肝、消炎、降酶和退黄等多种作用,只是某一作用有所侧重而已。这些药物以中成药和中草药提取物为主,少数为化学制剂,种类繁多。AHB应用这些药物时,应加以限制,宜简不宜繁,仅给予必要的药物。因为多数药物最后要在肝脏内代谢,可以预料在急性肝脏炎症时期其代谢过程出现不受控制的改变。有人甚至在恶心和呕吐时强迫给予药物,这些药物多数在肝功能恶化时是无济于事的。对于这样的病人充分地给予静脉葡萄糖输注,以维持必要的热量和体液的供给等一般支持治疗是有益的。
临床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部分常用处方,可酌选口服或静滴药物各1~2种。
(一)口服药物
可用以下药物①益肝灵片:每次70mg,每日3次;②肝喜乐每次4片,每日3次;③护肝片:每次4片,每日3次;④复方益肝灵片、利加隆片、西利宾胺片、水飞蓟胶囊、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联苯双酯片等的剂量及用法等,参阅本章第二节抗肝细胞损害治疗有关内容;⑤苦黄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
苦黄口服液组方: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大青叶。其药物组方、性状、作用及不良反应等,详见第12章治疗肝炎的部分中药制剂有关内容。
(二)静脉滴注药物
1.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辅酶I100U+维生素C2g+10%氯化钾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能量合剂2支+维生素C2g+维生素B6200mg+门冬氨酸钾镁2支+10%氯化钾5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能量合剂:为能量注射液,复合制剂,每支含辅酶I 50U、三磷腺苷20mg、胰岛素4U,可供给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能量。临床上用于急慢性病如肝炎、肝硬化、肾炎、心力衰竭等病人,与其他药物合用可增加食欲,增强体质,减少病症恶化,缩短病程。每日1~2支,以0.9%氯化钠注射液2~4ml溶解后肌内注射,或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亦可用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作缓慢静脉注射。因本品内含有胰岛素,不宜空腹时使用。静脉注射要缓慢,否则易引起心悸、出汗等。
门冬氨酸钾镁:本制剂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的混合物。20世纪60年代国外用本品治疗各型肝炎,肝硬化和高氨血症,有一定的疗效。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先后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等,也取得较好疗效。
【药理及临床应用】 门冬氨酸是体内草酰乙酸的前体,在三羧酸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同时,门冬氨酸也参与乌氨酸循环,促进氨和二氧化碳的代谢,使之生成尿素,降低血中氨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门冬氨酸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作为钾离子的载体,使钾离子重返细胞内,促进细胞除极和细胞代谢,维持其正常功能。镁离子是生成糖原及高能磷酯不可缺少的物质,可增强门冬氨酸钾盐的治疗效应。双盲法观察证明本品对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效,对重度黄疸病例的退黄作用也较好,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有苏醒作用。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细胞功能不全,也可用于其他急、慢性肝病。还可用于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肌炎后遗症、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
【用法】 注射液:成人10~2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儿童用量酌减。对重症黄疸患者,每日可用2次。对低血钾患者可适当加大剂量。
【注意】 本品不能作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肾功能不全或高血钾患者禁用。除洋地黄中毒患者外,对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
【制剂】 注射液:每支10ml,每毫升含钾10.6~12.2mg,含镁3.9~4.5mg。
氯化钾
【性状】 无色长棱形或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咸涩。水中易溶,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药理及应用】 正常人体内总钾量平均为120g,其中仅约20%存在于细胞外液,其余几乎集中在细胞内。钾为细胞内主要阳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重要成分。钾通过与细胞外的氢离子交换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当体内缺钾时,细胞内钾离子外移而细胞外氢、钠离子内移,其结果为细胞内酸中毒,血钾过高时则相反。
钾参与糖、蛋白质的合成及二磷腺苷转化为三磷腺苷的能量代谢。钾也参与神经冲动传导和神经末梢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缺钾心肌兴奋性增高,钾过多时则抑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因而钾浓度变化影响洋地黄对心脏的作用。
当钾摄入量不足,排出量增多或体内分布异常可引起低钾血症。用于低钾血症(多由严重吐泻不能进食、长期用排钾利尿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所引起)的防治,亦可用于强心苷中毒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用法】 补充钾盐大多采用口服,每次1g,每日3次。血钾过低,病情危急或吐泻严重口服不易吸收时,可用静脉滴注,每次以10%~15%液1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或根据病情酌定用量。
【注意】 静脉滴注过量时可出现疲乏、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肾功能严重减退者尿少时慎用,无尿或血钾过高时忌用;脱水病例一般先不给含钾液体(可给复方氯化钾液,因其含钾浓度低,不致引起高钾血症),等排尿后再补钾;静脉滴注时,速度宜慢,溶液不可太浓(一般不超过0.2%~0.4%,治疗心律失常时可加至0.6%~0.7%),否则不仅可引起局部剧痛,而且可导致心脏停搏;口服本品溶液或无糖衣片,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部分病人难以耐受。当病人服后出现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时,应加警惕,因服用氯化钾片等制剂时,有造成胃肠溃疡、坏死或狭窄等并发症的可能,宜采用本品的10%水溶液稀释于饮料中在餐后服用,以减少刺激性。如有氯化钾控释片供使用则更好。
【制剂】 片剂:每片0.25g;0.5g。控释片(SLOW-K):每片0.6g。微囊片(PEL-K):每片0.75g。注射液:每支1g(10ml)。
3.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甘草酸二胺注射液30ml+门冬氨钾镁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4.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还原谷胱甘肽注射液0.6~1.2g,静脉滴注,每日1次。
谷胱甘肽(Glutathione)(阿拓莫兰、古拉定,别名:还原型谷胱甘肽)。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0H17N3O6S=307.32。
【性状】 白色、味酸。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甲醇或乙醇。
【药理及应用】 谷胱甘肽是一种三肽,由谷氨酸、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内源性还原性谷胱甘肽广泛存在于细胞内,参与体内三羟酸循环及糖代谢,使人体获得高能量。谷胱甘肽结构中的活性基因SH键,可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化反应,如与化学毒物或活性氧代谢产物等有害物质结合,通过解毒和抗氧化反应而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改善中毒性肝炎或感染性肝炎的症状,还能抑制脂肪肝的形成。临床还用于:①解毒。对丙烯腈、氟化物、一氧化碳、重金属及有机溶剂等中毒有解毒作用,对红细胞膜有保护作用,故可防止溶血,从而减少高铁血红蛋白。②对某些损伤的保护作用。由于放射线治疗、放射性药物、抗肿瘤药物所引起白细胞减少症、放射线引起的骨髓组织炎,本品均可改善其症状。③抗过敏。能纠正乙酰胆碱、胆碱酯酶的不平衡,从而消除这种不平衡引起的过敏症状。④改善某些疾病的症状。对缺氧症的不适、恶心、呕吐、瘙痒等症状以及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其他症状,均有改善作用。⑤防止皮肤色素沉着。可防止新的黑色素形成并减少其氧化。⑥眼科疾病:可抑制晶体蛋白质巯基的不稳定,因而可以抑制进行性白内障及控制角膜及视网膜疾病的发展等。
【用法】 静脉滴注:600~1 200mg,每日1次,疗程1~2个月。肌内注射(以下简称肌注)或静脉注射(简称静注):100~200mg,每日1次。口服:50~100mg,每日1~3次。滴眼:2%滴眼液。
【不良反应】 肌注部位疼痛,偶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痛及食欲缺乏等。偶有类变态反应症状,如皮疹及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停药。
【注意】 最好不用肌注,如肌注不得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注射时不得与其他制剂混合应用。
6.1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美能(即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详见第12章第四节二以甘草为主的中药制剂(5)。
7.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天晴甘美(即异甘草酸镁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8.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苦黄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苦黄注射液
【主要成分】 苦参、大黄等。注射液每支10ml内含黄蒽醌0.9mg,苦参生物碱5.0mg。
【功能】 清热利湿、疏肝退黄。本品可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单位时间内胆红素排出量也相应增加。
【主治】 湿热、黄疸,用于因湿热内蕴引起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本品30~6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200例,总有效率达88%。
【用法】 3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 偶见注射局部有一过性潮红,个别患者有轻度消化道症状。
【注意】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使用剂量宜逐日增加,第1天10ml,第2天20ml,第3天30~60ml,每分钟30滴,滴速不宜过快,过快时可致头晕、心慌、减慢速度症状可消失。
9.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茵栀黄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茵栀黄注射液:由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组方制取的注射液。
(三)激素及干扰素的试用
皮质类固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应用的结果不一。现在认为在急性期应用可促进慢性经过,增加病毒复制,而且常有复发的危险和慢性经过较多,抵消了药物使自觉症状迅速好转、胆红素浓度下降的作用。因此,目前将急性病毒性肝炎列为皮质类固醇应用的禁忌证。
是否在AHB时用α-干扰素有益,曾进行了随机、双盲、有安慰剂对照的研究。100例平均年龄为32.6岁急性无肝脏失代偿HB患者,给予300万U或1 000万Uα-干扰素,每周3次或安慰剂持续3周。1、3、9周和12周后随访表明,所有的病人均对治疗耐受良好,仅见每周3次1000万U组有典型的干扰素副作用。
这一初步大宗的AHB中有对照组的研究表明,胆红素下降在3组病人相同,55例HBeAg阳性AHB病人全部在治疗3周后,HBeAg标志已不再检出,各组病人均完全痊愈,无1例慢性化。因此,现在认为干扰素在AHB时并无应用指征。
真正的AHB与慢性HBV感染的急性发作在临床上有时是很难鉴别的。而这两者无论是预后还是治疗原则都是很不一样的:真正的AHB预后良好,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自愈,因此一般都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而慢性HBV感染的急性发作期过后绝大多数均又回复发作前的慢性感染状态,而且在急性发作期间正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急性发作期正是机体免疫功能一过性恢复的时期,此时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常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对两者的鉴别非常重要。根据田庚善等的经验,当病人的血清ALT由高峰降至200U/L左右时,如果病人的血清HBV-DNA已经转阴,则可肯定是真正的AHB,就可以不用抗病毒治疗;如果HBV-DNA水平仍很高,则很可能是慢性HBV感染的急性发作,此时就可以开始应用抗病毒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