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 代偿期肝硬化的血常规检查多正常,失代偿期有轻重不等的贫血,多为正红细胞,正色素贫血。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2.尿常规及粪便检查 代偿期一般无变化,失代偿期有黄疸时,尿常规检查有尿胆原增加,胆红素也呈阳性反应,也可出现蛋白、管型和血尿。合并糖尿病者尿糖增高。尿钠排出减少,甚至<10mmol/L,尿钠/尿钾<1.0。尿中类固醇的排出明显减少,而雌激素及酚类固醇的排出量增加。粪便隐血试验明显阳性者表示有消化道内出血。
3.肝功能试验 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异常,失代偿期患者多有较全面的肝损害。
(1)血清胆红素:重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增高,出现较深的黄疸是活动性肝硬化的特征。血清胆红素高于50μmol/L(TBIL总胆红素正常值:0~25.6μmol/L)表示肝功已经失代偿,提示肝细胞炎症坏死已超过其再生能力。如果出现黄疸而ALT及AST正常时,表明肝脏摄取、结合与排泄胆红素的功能已耗竭,这种黄疸稽留难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上升,提示肝细胞进一步坏死,病变活动且预后不良。
(2)血清转氨酶:血清ALT、AST增高不是肝硬化的特征,更不是肝硬化失代偿的表现,虽然可以反映病变的活动性,即有无肝细胞的变性与坏死,而不代表肝脏的储备功能,一般常有轻、中度增高,以ALT增高较显著,肝细胞严重坏死时则AST常高于ALT。AST/ALT比率肝硬化患者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在从非肝硬化中区别肝硬化患者,比率≥1的特异性100%,敏感性约50%,此比率与肝组织穿刺的纤维化分期成正相关,与炎症活动性和其他生化指标无关。AST/ALT比率≥1提示肝硬化,在肝硬化患者中,近20%除AST/ALT比率≥1外无其他提示慢性肝病的临床或生化指标。
(3)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正常、降低或增高。血清白蛋白(A)的高低是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或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诊断肝硬化及判断预后的指标。病变活动时,由于消耗增多及合成减少,可能出现明显的低蛋白血症;白蛋白降低至25g/L以下时预后不良,降至20g/L以下时提示近期预后不佳。肠道细菌产物未经Kupffer细胞充分过滤,各类抗原分子充斥血液中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生成大量的IgG,使球蛋白(G)增高。A降低/G增高与病变的发展一致。并且血浆A降低合并A/G比例倒置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
(4)凝血酶原时间(PT):PT也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在代偿期可正常或不超过正常对照的3s;失代偿期则有不同程度延长,超过正常对照4~6s时,肝脏实质损害已较明显,超过正常对照1倍时,预后不良,经注射维生素K亦不能纠正。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正常PTA=80%~100%。因PTA有正常对照,可正确表达凝血酶原活性,肝细胞坏死程度与PTA下降程度呈平行关系。
(5)血清胆汁酸:肝脏是体内惟一合成胆汁酸(TBA)的器官。因此测定TBA代谢可作为肝功能损害的有用指标。正常肝脏可迅速完成TBA的肝-肠循环,故血清中TBA的含量甚少,肝硬化时肝脏清除TBA的功能降低,血清总TBA浓度明显增高。正常空腹TBA水平为5~10μmol/L。肝硬化患者TBA<20μmol/L者,1年的病死率为17%,而TBA>50μmol/L者病死率为67%。
4.肝纤维化的检查
(1)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PⅢP含量更多地反映肝脏中活动性肝纤维的增生,是动态观察抗纤维药物疗效的较好指标,较静止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因纤维生成不活跃,血清水平反而不高。
(2)玻璃酸(HA):HA是肝脏病变的一个良好指标,不仅能反映慢性肝病的纤维化性和炎症性改变,对监测炎症和纤维化进展也有较高价值。王宝思等发现HA在肝硬化中的灵敏性为79.4%,特异性为80.5%。因此HA被认为是目前诊断肝硬化的最佳试验。
(3)层黏蛋白(LN):LN在肝硬化时明显增高,敏感性98%,特异性91%。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越差,LN的血清水平越高,提示肝脏对其降解减少。
(4)Ⅳ型胶原7S(Ⅳ-7S):Ⅳ-7S对判断肝硬化敏感性(79%)和特异性(82%)较高,是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最佳指标。
5.免疫功能检查 肝硬化时可出现以下免疫功能改变。
(1)细胞免疫检查可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T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CD3、CD4和CD8细胞均有降低。
(2)体液免疫发现免疫球蛋白IgG、IgA均可增高,一般以IgG增高最为显著,与γ-球蛋白的升高相平行。
(3)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
(4)病因为病毒性肝炎者,乙型、丙型或乙型加丁型肝炎病毒标记呈阳性反应。
6.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时,行食管吞钡X线检查显示虫蚀样或蚯蚓状充盈缺损,纵行黏膜皱裂增宽,胃底静脉曲张时可见菊花样充盈缺损。
(2)B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能快速检查肝实质、血管结构、胆道和腹腔。正常肝脏断面轮廓光滑,呈细线状强回声,下缘角锐利。中线左肝前后径<6cm,上下径<8cm;右肋弓下缘斜断面测肝右叶最大斜径<14cm。肝实质回声由均匀的细小光点组成。正常肝脏回声均匀,可显示无回声的门静脉及其肝内分支。
B型超声可提示肝硬化,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而且约1/3的肝硬化超声无异常发现。常见肝脏影像增大,也可缩小。较常见为右叶缩小,左叶和尾叶增大;肝表面不光滑,不规则,甚至呈波浪状;肝实质常不均匀,在致密的回声区内光点增粗并分布不均,进而融合呈不规则斑片状。肝内血管模糊,变狭窄。门静脉主干内径>13mm,脾静脉内径>8mm,提示有门脉高压。
CT和MRI检查可显示早期肝大,晚期肝左、右叶比例失调,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肝表面不规则,脾大,腹水呈围肝一圈的低密度影,并不受肥胖、肠腔积气的影响。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肝摄取核素稀疏,肝左右叶比例失调,脾脏核素浓集。
7.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可直接看见静脉曲张及其部位和程度,阳性率较X线检查为高;在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急诊胃镜检查可判明出血部位和病因,并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为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有效的治疗途径。急诊胃镜检查能发现90%~95%的出血病灶,并发症的发生只有0.9%。
8.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早期确诊是一项必须的检查,若见有假小叶形成,可确诊为肝硬化。肝穿刺组织学诊断肝硬化的特异性近乎100%,但灵敏性约70%,说明仍有一部分患者漏诊,漏诊率约30%,尤其应用抽吸式穿刺针,常仅吸出肝实质,纤维组织遗留在体内。如果肝组织断裂呈块状,边缘附着相当量的纤维组织,提示肝硬化的可能。为减少漏诊,可在B超引导下对有肝硬化影像的肝叶或结节进行穿刺。
9.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肝外形、表面、色泽、边缘及脾等改变,亦可用拨棒感触其硬度,直视下对病变明显处做穿刺活组织检查,对鉴别肝硬化、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以及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很有帮助。腹腔镜下见肝表面坚硬和弥漫性小结节,可作为活体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