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中医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祖国医学中并没有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专著论述,但在辨证、治病中逐步认识了本病。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厌恶抑郁。无黄疸型肝炎应属于“肝郁”“胁痛”谷疸的范畴。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常常是发病暴而甚,无黄疸型肝炎则相反,发病多徐缓,病程持续日期长。如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在初期发病一般是属不足,如果久治不愈,到末期往往是出现有余。

在祖国医学中并没有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专著论述,但在辨证、治病中逐步认识了本病。并有相应的病机、病理、临床分型及“理、法、方、药”等丰富的内涵。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厌恶抑郁。“愉、悦、舒、畅”为肝德;“忧、愁、苦、闷”为肝贼,肝藏血、调血;脾主运化,性喜温煦。湿热之邪,侵犯肝脾,肝气郁结则瘀凝,脾运不健则湿滞,且肝与胆、脾与胃,脏腑相连又为表里,脏病及腑病是较自然的。尤其是湿热累及于胆,致使胆失疏泄,则胆汁渗溢,成为黄疸。临床上常以黄疸程度的深浅,持续时间的久暂,作为衡量预后的指标之一,实践证明确有价值。

无黄疸型肝炎应属于“肝郁”“胁痛”谷疸的范畴。肝为刚脏,喜顺不喜逆,易动难静,易受内外之邪所伤。肝失其条达,肝气横溢,不独本脏受损,并能波及他脏。

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常常是发病暴而甚,无黄疸型肝炎则相反,发病多徐缓,病程持续日期长。前者发生危险较多,且在出现黄疸症后,后者很少在发病初期有暴甚者,多在久治不愈后发生不良后果。

太过者有余,不及者不足,黄疸型属有余,无黄疸型为不足。但有余和不足常常是互相依附,同时存在着的。经云“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往者去也,事物在发展运动中体现太过和不及的变化规律。如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在初期发病一般是属不足,如果久治不愈,到末期往往是出现有余。晚期肝硬化腹水,就是不足之中的有余。患者气血日衰,体力日下,在不足中出现有余,它和有余之中的不足完全相反。有余和不足同时存在,这种变化是消息盈亏的运动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