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子宫轴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1.肾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生殖。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殖的基础。《灵枢·决气》指出:“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此为先天之精,亦即生殖之精,男女皆有,为元阴、元精。而其他脏腑所产生的精气也是藏之于肾,以不断充养先天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随着人体的生长,脏腑渐充,肾气乃盛,从而促使肾所藏之元精化生天癸,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到了二七之年,天癸成熟,并作用于冲任、气血,导致月经的产生。
精与血同属阴液。血是月经的主要成分,精可以化血,使血海盛满,月经正常来潮。
肾为五脏之一,与其他脏腑有密切的联系。肾所藏之元阴、元阳,是全身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与原动力。因此,肾是五脏六腑之核心。
肾与肝同处于下焦。肝藏血,主疏泄,具有储存与调节血液、疏导气机的作用。肾与肝相互协调,调节子宫的定期藏泻。
肾与脾分别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相互滋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提气机,统摄血液。脾化生的气血精华,一方面充养肾精,另一方面又通过经络输注于子宫,作为月经的主要成分。肾中之阳气则起到温煦脾阳的作用,以维持脾胃的运化功能。
心与肺居于上焦。心主神明、主血脉,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仁斋直指方》云:“血藏于肝,流注于脏,而主其血者在心。上为乳汁,下为月水。”《素问·评热病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是维持脏腑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肺朝百脉,输布精微于周身,调节气机,通调水道。
在调节气血和产生月经的过程中,五脏是相互协调的。唐容川《血证论》曰:“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
2.天癸 天癸源于先天,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女子在14岁左右,天癸至,促进其生长、发育,出现女性之体态。同时,通过冲任二脉,促使血海充盈,子宫发育,并有月经来潮,标志着生殖功能的形成。
当女子到了49岁左右,肾气由盛而衰,真阴不足,则天癸竭,从而导致冲任血海空虚,月经闭止,生殖功能随之消失。
天癸是一种“无形之水”,主要通过冲任而作用于子宫。其作用颇类似于调节生殖功能的神经内分泌激素。
3.冲任 冲任二脉均起自胞中。冲为血海,任主一身之阴经,为十二经之海,又为妊养之本,主胞胎。在天癸的作用下,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均趋于旺盛;冲脉则广聚脏腑之血,并下注于子宫,使月经来潮。
在此过程中,还有督脉的调节和带脉的约束作用。督脉与冲任同起自胞中,一源而三歧。督脉主一身之阳经,与任脉共同维系一身阴阳脉气之平衡。带脉络胞而过,对子宫有约束的作用,督带二脉亦参与月经的调节。
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脏腑气血旺盛,则通过经脉流溢于奇经,使冲任督带得以蓄存充盈之气血。
4.子宫 子宫主月经与孕育,具有定期藏泄的功能。在肾气盛的基础上,子宫逐渐发育,到天癸至之时,冲任广聚精血,血海满盈,下注子宫,则月经开始来潮。又在肝肾的调节下,形成定期藏泄的规律,使月经一月一潮,依期而至。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血之运行,有赖气之推动。故经候之正常,需要气血的充盛和运行之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