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姗姗 段悟吾
摘要:“全媒体”信息时代来势迅猛,给传统纸媒带来巨大冲击,使其面临生存危机。在这场无情的冲击战中,传统纸媒要看到发展机遇,做到优胜劣汰,把优秀的作品留给真正的阅读者。本文就目前传统纸媒的生存环境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以期让传统纸媒编辑从自身做起改变工作方式,真正面对市场,发展市场所需,改变销售模式,还传统纸媒编辑事业一片蓝天。
关键字:冲击;机遇;方法
一、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尖锐
15年前,一家具有超前意识的公司——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开启了omnimedia(全媒体)的步伐。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媒体”在概念和实现形式上逐渐从多媒体的文件格式,立体化的传播途径,多元的传播介质三方面诠释了信息沟通的基本模式。即媒体机构通过记者采访编辑,运用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表现手段,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让任何人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
由于信息时代的这一主流趋势来得太快、太猛、太无情,让我国某些尚未从容地做好应对准备的领域、组织和个人在这一趋势下举步维艰、纷纷破产。其中,首当其冲的则是传统纸媒面临生存危机、转型压力和适应过程。据一位在中华书局工作了15年的老编辑说,这15年来,她见证了印数的一降再降,单本书收益的一少再少。她说,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华书局存在,在商务、三联等与他们差不多的出版社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像这些有着一定历史品牌资源的出版商尚且面临这样的危机,可以认为,这一危机在传统纸媒领域所引起的滔天巨浪不是孤立的、想象中的、可以视而不见的,而其所造成的冲击也是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的。
尽管学术界还没有取得“全媒体”(omnimedia)概念的一致认识,但是传播领域的应用层面却必须“见端倪即思进路,闻风影而作预谋”。总之,不能等到共识达成之后才来研究对策,否则,悔之晚矣。显然,作为某个特定的传统纸媒机构、纸媒编辑个体,面临的不是观看学术界争论的连天好戏,而是谋求生死存亡的选择和对策。
二、机遇比我们感知到的还要明朗
虽然全媒体时代对传统纸媒编辑的冲击是猛烈、立体和无情的,但是,定下心神的我们看到的却是明朗的机遇,开阔的、做事业的好机会。试为诸君言之。
(一)全媒体时代抛弃了那些粗制滥造的传统纸媒,为优质纸媒腾开了发展空间
在全媒体时代来临之前,许多传统纸媒多是从数量上求利益,畅销书和长销书并未真正合二为一。全媒体时代正好将那些经不住人类智慧考验的传统纸媒剥离出去,留下了那些有内涵、有经验证据的真正的学问载体。这给我们留下了从质量上求利益的生存之道。
苏轼说“纸寿千年”,并不是说一本书能够翻阅千年而不坏,而是说优质的纸媒能够不断再版而赋予新生命。再则,纸媒能够存放的物理时间,其实也是比声音、图像载体所能存放的物理时间要长得多。因此,内容和形式都优秀的纸媒是能够在全媒体时代站稳脚跟的。
(二)全媒体时代抛弃了那些劣质的传统纸媒顾客,留下了那些真正的阅读者
第一,“读书人越来越少”这一评价是表象,而且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的表象。在全媒体时代来临之前,阅读者群体中其实隐含着不少被迫读书者、假读书者、买书而不读书者;全媒体时代来了,他们纷纷放弃对纸媒的阅读,被快餐阅读、方便阅读、低俗阅读等俘获。其实,走掉的是那些“假读书”的顾客,全媒体时代还在认真阅读纸媒的人,必然是纸媒的忠实读者,是被专业细分出来的优质顾客。
第二,“读书人越来越穷”也是一个未经分析的假设。有时间、精力和经济进行纸媒阅读者,其实是一个有着巨大上升空间的群体。他们阅读且快乐地阅读,只要有好书,他们愿意且大方地支出。反观公交车、地铁上用手机阅读快餐咨询的少男少女,花在衣服和鞋子上的资金其实比花在电子信息上的资金多得多。据七大城市调查显示,资产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中青年,他们的业余爱好是读书。据专家预测,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部分中青年的爱好会继续保持下去。
(三)全媒体时代淘洗掉那些急功近利的传统纸媒编辑者,为真正以编辑为事业的信念持守者们提供安宁的环境
有很多只以挣钱为目的的编辑们离开了传统纸媒机构,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从业者的减少,反而为持守传统纸媒的编辑们留下了事业空间和利益空间。他们有机会和空间从容策划,认真做事。在这种情势下,我们甚至相信编辑会成为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我们甚至可以期待像张元济、陆费逵那样人物的出现。
三、方法比我们能够找到的还要多
传统纸媒编辑的前途其实是光明且明朗的,而反观实现这种光明前途的道路和方法,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我们只要踏实有序地做好以下工作,相信每一位传统纸媒编辑的未来生活都是丰满而有意义的。
(一)策划选题
对全媒时代的纸媒编辑而言,明智的选择是持续做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相关专业选题。必须将某一选题做成自己的名片和品牌,达到全国知名、行业一流。其实,选题策划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是否有创意的问题,而完全是实在的学问,是基于调查而来的研究成果。例如,重庆出版社策划了许多以学问作基础的选题,使得他们将奇幻文学做成其主打品牌之一,成为西南地区奇幻文学的阵地。
(二)培育作者
对传统纸媒编辑而言,作者和编辑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培育作者是与选题策划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且有更为长远意义的工作。编辑会面临一个重要的平衡点,是选择那些已经成名了的作者呢,还是培育那些有可能成名的作者?从降低成本和减少风险的角度,对于中小出版社而言,培育那些尚未成名、但有成名希望的作者可能更值得。根据编辑经验,已成名作者的要价太高,但忠诚度不高,与其做一锤子买卖,不如选择和包装一个尚未成名但忠诚度和发展性都较好的中青年作者。当然,这需要编辑的眼光。
(三)用心编辑
评价一份传统纸媒是否是优质作品的标准之一,是优秀的内容和优秀的形式能够很好地结合。优秀的内容很多时候争议太多,但优秀的形式则有较为稳定的评价系统。而怎么才能做到形式优秀呢?用心编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用心编辑有以下几个具体的方法可以借鉴:①勤于学习和复习编辑基本技能,避免硬伤性错误。②参加和组织学术沙龙,领略本领域和相关领域最新前沿动态。③多逛综合性的实体书店,比较借鉴各出版社作品的优劣和风格,找出自己的优势,研究克服自己劣势的方法。④多和出版印制部门的人员沟通,找出印工成本、纸张价格等因素与美观这一外观要求之间的平衡点,选择一种适合作品内容的印制方案。例如,刚古纸(Conqueror Paper)虽然在印制图片方面有优势,但是其价格的高昂也导致成本预算上升的劣势。另外,在印制老照片或者示意图等时,其效果反而不如价格便宜的轻型纸、书写纸,甚至不如新闻纸。⑤长期磨合形成一个稳定且能互相配合的编辑团队,在同一本书中,甚至可以考虑让文字编辑、图片编辑和表格编辑各司其职。
(四)开发市场
在全媒体时代,开发传统纸媒的市场已经不是简单地将书卖给读者了,市场部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给传统纸媒提出的销售要求了。
我们知道,在全媒体时代还在阅读传统纸媒的读者,多半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者准专业人士。在他们面前,一本固定的纸媒已经既不是知识的权威,也不是权威的知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本固定的纸媒只是一个完成了的过去,一块引玉的土砖,一个可能引起争论的话题。一句话,它是开启未来无限可能性的线索。因此,编辑必须参与到开发和拓展市场的工作中去。怎么参与呢?
(1)将专家型的读者聚集起来开沙龙,让读者成为未来的作者,让他们的言论得到表达,可大大增强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他的朋友辐射圈自然就可以称为我们的顾客、作者和推销者。
(2)以引发争议的话题为由头,组织诸如辩论会、知识竞答赛等节目,让全媒体为传统纸媒服务。全媒体、多媒体时代的其他部分以前占领了不少纸媒的市场份额,与纸媒甚至形成竞争关系,但只要我们的编辑以开发市场的态度和技能来处理我们的业务,那么全媒体就可能为纸媒服务,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3)尝试市场部和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自愿轮岗,让编辑和销售人员可以学习人家之所长,弥补己身之所短。让编辑会做销售,销售会做编辑,这样的出版社有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4)强化服务态度,助推社会服务事业的繁荣。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社会治理,繁荣社会服务事业。而对于服务事业的繁荣和社会治理的有序,传统纸媒编辑是大有可为的。例如,目前宣传册和宣传单的编辑很多是不规范、不专业的,我们的纸媒编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过硬的编辑印制功夫,通过组织去向政府申请立项而达到参与社会治理、繁荣社会服务事业。
四、结论
在全媒体时代,我们传统纸媒编辑面临了巨大的危机和压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只要我们用心巧干、实干,有计划地干,执着地干,传统纸媒编辑就不仅是一个饭碗,而是一片事业的蓝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