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颌骨牙源性囊肿

上颌骨牙源性囊肿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颌骨牙源性囊肿为多见于年长儿童的上颌骨囊肿,包括始基囊肿、含牙囊肿、根尖囊肿等。牙源性囊肿由造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各种组织学类型的细胞形态各异。临床最多见上颌骨囊肿,生长缓慢,逐渐向周围膨胀。如囊肿内含未萌出的牙,则可见牙齿影。囊肿破裂可形成含气囊肿,其内可见气液平面。X线平片和CT可发现牙源性囊肿的位置、大小及形态,还可观察到囊肿周围骨质结构的变化以及囊肿内有无残存牙齿影像。

上颌骨牙源性囊肿(odontogenic cysts)为多见于年长儿童的上颌骨囊肿,包括始基囊肿、含牙囊肿、根尖囊肿等。

【影像检查方案】

X线和CT检查为首选,可发现病变的范围及其内残存牙齿的形态和密度,利于确诊。

【典型病例】

女,7岁。上牙槽疼痛3个月(图4-2-19)。

图4-2-19 上颌骨含牙囊肿

影像所见

A.上颌窦瓦氏位显示右侧上颌窦腔内致密牙胚影像。

B.CT矢状扫描显示起源于右侧上颌骨囊性肿物,边缘比较清晰,肿物内含致密牙胚影像突入上颌窦腔。

C、D.CT横断显示起源于上颌骨的囊性肿物,肿物前缘可见薄壁骨质,边界光滑。

【影像与病理】

牙源性囊肿由造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各种组织学类型的细胞形态各异。临床最多见上颌骨囊肿,生长缓慢,逐渐向周围膨胀。上颌牙源性囊肿包括始基囊肿、含牙囊肿、根尖囊肿和囊性牙源性肿瘤。多见于年长儿童。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X线平片见起自上颌骨的类圆形肿块,周围骨质被压迫吸收,周边可见骨硬化环,边界清晰。囊内密度取决于其成分,如含蛋白质成分多、囊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其CT值可接近于软组织密度。如囊肿内含未萌出的牙,则可见牙齿影。囊肿突入到一侧上颌窦腔内,形成边界清晰的肿块,受压迫窦壁呈膨胀性改变。囊肿破裂可形成含气囊肿,其内可见气液平面。

【影像与临床】

囊肿可突入鼻腔或上颌窦内,大小不一,相邻牙受压迫。病变区牙齿缺失,面部畸形,鼻与鼻窦出现相应症状。

【鉴别诊断】

主要与成釉细胞瘤进行鉴别。X线平片和CT可发现牙源性囊肿的位置、大小及形态,还可观察到囊肿周围骨质结构的变化以及囊肿内有无残存牙齿影像。MRI在显示囊肿内容物的性质方面比X线和CT更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