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死亡前兆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死亡前兆

时间:2022-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在遗传代谢性脑白质病中最常见,由于缺乏芳基硫酸酯酶A,导致髓鞘内硫酸苷脂累积,少突胶质细胞功能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导致髓鞘形成不良。这类患者亦称为“激活因子缺乏性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虽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与其他脑白质营养不良比较,仍有其相似之处,单纯依据影像检查很难将其与其他疾病鉴别开,最终的诊断需生化检查。2.需与球状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相鉴别。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在遗传代谢性脑白质病中最常见,由于缺乏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fatase A,ASA),导致髓鞘内硫酸苷脂累积,少突胶质细胞功能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导致髓鞘形成不良。受累的组织呈异染性,即用甲苯胺蓝染色呈橘红色或棕色的异染颗粒,故而得名。由编码溶酶体芳基硫酸酯酶A的基因MLD突变所引起,MLD位于22q13.33,其突变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两种:I型:患者不能产生具有活力的ASA,其培养细胞中无ASA活性,可测得;A型:患者可合成少量具有活力的ASA。患者的表型取决于其基因突变的种类:I型突变的纯合子或具2个不同I型突变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晚期婴儿型;具有I型和A型突变各一者为青少年型;而2个突变均为A型时,则呈现为成年型。少数本病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型的发病不是由于MLD突变所致,其ASA活力正常,这是由于患者缺少一种溶酶体蛋白,硫酸脑苷酯激活因子(SAP1)所造成的。这类患者亦称为“激活因子缺乏性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影像检查方案】

主要检查手段为CT和MRI。CT多可提示病变;MRI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弥漫分布的病变需同时加扫对比剂增强扫描,以便与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典型病例】

病例1 男,2岁,频发癫,发育明显落后,至今不会坐、走路及说话(图11-1-1)。

图11-1-1 婴儿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影像所见

A.MRI轴位T1WI;B.MRI轴位T2WI

大脑白质区呈弥漫性T1WI低、T2WI高信号改变,呈扇贝状分布,以侧脑室前角、体部及后部旁脑白质受累程度相近为特征,弥漫性脑萎缩及脑室扩大,皮质下弓状纤维多表现正常。

病例2 女,11岁,半年前出现癫,智力减退(图11-1-2)。

图11-1-2 青少年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影像所见

A.CT平扫: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见广泛对称性低密度斑片影,呈扇贝状分布。

B.CT增强扫描:病变区无强化效应。

C.MRI轴位T1WI;D.MRI轴位T2WI:大脑白质区呈广泛对称性脱髓鞘性改变,即呈弥漫性T1WI低、T2WI高信号改变,呈扇贝状分布,额叶受累程度重,呈从前向后发展。

E.MRI矢状位T1WI:胼胝体受累,表现为弥漫性T1WI低信号改变。

F.MRS:显示MI波峰的升高(神经胶质细胞代谢的异常),Cho波峰升高(髓鞘脱失),NAA波峰下降(轴突受损)。

【影像与病理】

1.白质受累为主,呈对称性扇贝状分布。

2.灰质不受累,皮质下弓状纤维不受累。

3.脱髓鞘改变主要表现在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受累较轻。

4.病程长者白质减少,呈直径1~2cm的狭带。镜下显示髓鞘丧失,轴突变性。众多含有异染硫脂的巨噬细胞散布于整个白质中,伴胶质增生,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在脱髓鞘区内消失,未见炎性细胞。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CT表现

(1)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见广泛对称性低密度斑片影,呈扇贝状分布(图11-1-2A)。

(2)弥漫性脑萎缩。

(3)两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4)增强扫描时病变区无强化效应(图11-1-2B)。

2.MRI表现

(1)大脑白质区呈广泛对称性脱髓鞘性改变,即呈弥漫性T1WI低、T2WI高信号改变,呈扇贝状分布(图11-1-2A、11-1-2B)。

(2)胼胝体受累,表现为弥漫性T1WI低、T2WI高信号改变。

(3)皮质下弓状纤维多表现正常。

(4)弥漫性脑萎缩及脑室扩大,以侧脑室前角、体部及后部旁脑白质受累程度相近为特征。

3.比较影像学 CT检查能显示病变的形态、范围。MRI则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基础(脱髓鞘),MRI比CT更易显示胼胝体受累及皮质下弓状纤维多不受累。磁共振波谱(MRS)显示有,MI波峰升高、NAA波峰的下降,反映髓鞘损伤的同时也存在轴突的损伤和神经胶质细胞代谢的异常(图11-1-3),对本病与其他脑白质营养不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对于配-酶氏病,MRS显示没有NAA波峰的下降(图11-1-4)。

图11-1-3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MRS显示NAA波峰明显下降,MI波峰升高

图11-1-4 配-酶病
配-酶病MRS显示NAA波峰未下降

【影像与临床】

1.临床根据发病早晚,将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分为婴儿型、晚发婴儿型及青少年型或成人型。

2.在婴儿型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包括昏厥、嗜睡等,病情发展迅速,影像表现以侧脑室前角、体部及后部旁脑白质受累程度相近为特征。

3.晚发病者(包括晚发婴儿型、青少年型或成人型),其开始的症状常为精神型,且不典型,以后逐渐发展成痴呆。晚发婴儿型及青少年型影像表现额叶受累程度严重,呈从前向后发展,尚有弥漫性脑萎缩及脑室扩大。

【鉴别诊断】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虽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与其他脑白质营养不良比较,仍有其相似之处,单纯依据影像检查很难将其与其他疾病鉴别开,最终的诊断需生化检查。

1.需与弥漫性硬化相鉴别。后者病变分布多不对称,并常伴有囊性变及占位效应,两者一般不难鉴别。

2.需与球状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相鉴别。两者影像表现基本相似,单纯依靠影像学难以鉴别,最终需经生化检查加以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