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球状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球状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有限,但可提示病变所累及的部位与范围;MRI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典型病变甚至能够作出明确诊断。MRI则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基础(脱髓鞘),MRI比CT更易显示皮质脊髓束受累的程度及范围,对本病与其他脑白质营养不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病变沿皮质脊髓束走行为其影像学特征,但广泛受累的病变难以与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相鉴别,最终的确诊则依靠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的测定。

又称为Krabbe病。也是鞘脂类代谢障碍的一种。主要是由β-半乳糖苷酶的缺乏使髓鞘不能代谢更新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

【影像检查方案】

主要检查手段为CT和MRI。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有限,但可提示病变所累及的部位与范围;MRI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典型病变甚至能够作出明确诊断。

【典型病例】

病例1 女,2.5岁,以智力发育落后,运动障碍为主诉而就诊(图11-1-5)。

图11-1-5 早发型球状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影像所见

A、B.CT平扫:双侧脑室前后角旁见对称性分布的低密度区,放射冠可见钙化灶。

C、D.MRI轴位T2WI:表现为特征性沿皮质脊髓束范围出现T2WI高信号灶,但皮质下弓状纤维一般不受累。同时,深部灰质核团(背侧丘脑、基底节)也呈T2WI高信号改变。

病例2 男,13岁,出生后出现智力渐进性倒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图11-1-6)。

图11-1-6 晚发型球状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影像所见

MRI轴位T2WI:脑室旁白质表现为T2WI高信号,主要受累区为胼胝体后部和顶枕叶脑室旁白质,呈双侧对称性分布。

【影像与病理】

1.白质受累为主,沿皮质脊髓束范围分布。

2.灰质不受累,皮质下弓状纤维不受累。

3.晚发型脱髓鞘改变主要表现在大脑半球;早发型可同时伴有小脑白质、深部灰质核团(齿状核、背侧丘脑、基底节)等变性改变。

4.病变区内神经胶质增生、血管周围有大量类球状细胞和类上皮状细胞,晚期脑萎缩。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CT表现

(1)CT上可表现为双顶叶白质区对称性低密度区,放射冠可见散在细小的钙化灶。

(2)脑皮质多不受累。

(3)脑室系统形态可正常。

2.MRI表现

(1)MRI上的特征性表现为沿皮质脊髓束范围出现T2WI高信号灶。

(2)但皮质下弓状纤维一般不受累。

(3)早发型与晚发型的MRI表现略有所差异。

(4)早发型可同时伴有小脑白质、深部灰质核团(齿状核、背侧丘脑、基底节)T2WI高信号改变,具有胼胝体后部及顶枕叶白质渐进性受累的特征。

(5)晚发型除皮质脊髓束受累外,主要受累区为胼胝体后部和顶枕叶脑室旁白质,呈双侧对称性分布,一般不累及小脑白质及深部灰质核团。

(6)少数可同时伴有双侧视神经萎缩。

3.比较影像学 CT检查能显示病变的形态、范围,但诊断价值有限。MRI则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基础(脱髓鞘),MRI比CT更易显示皮质脊髓束受累的程度及范围,对本病与其他脑白质营养不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影像与临床】

1.根据发病早晚分为早发婴儿型(最常见)、先天型和晚发婴儿型。

2.早发型在2岁之前常出现易激惹等精神症状。

3.晚发型症状常在2岁后出现。

4.预后较差,多于发病后1年内死亡。

5.实验室酶学检验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缺乏,有定性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病变沿皮质脊髓束走行为其影像学特征,但广泛受累的病变难以与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相鉴别,最终的确诊则依靠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的测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