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实际上为一种复杂的小脑神经元发育不良错构瘤样畸形,多累及一侧小脑半球。镜下可见皮质内散在异常增大并发育不良的颗粒细胞,呈弥漫性分布,Purkinje细胞层缺失。对于常规MRI T2WI显示效果不佳的病变,可加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由于本病具有特定的发病部位,根据其特征性的MRI信号变化、病变分布的特征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与小脑侵袭性星形细胞瘤相鉴别。

又称之为Lhermitte-Duclos病。本病实际上为一种复杂的小脑神经元发育不良错构瘤样畸形,多累及一侧小脑半球。好发于10岁以上的青少年,女性多见。该类肿瘤发病极为少见。

【影像检查方案】

主要检查手段为CT和MRI,但MRI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应常规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CT由于受颅骨伪影的干扰,对于幕下病变的显示效果不佳,故不推荐首选。

【典型病例】

病例1 女,9岁,近两年出现共济失调、走路不稳等症状,渐进性加重(图12-1-6)。

图12-1-6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影像所见

A.MRI轴位T1WI增强扫描;B.MRI轴位T2WI

右侧小脑半球受累脑叶肿胀,呈界限清楚、弥漫性T2WI高信号。T1WI及T2WI均可显示小脑脑叶萎缩,T2WI可见病变区正常小脑残留,病变与正常小脑脑叶相间存在。增强扫描未见强化。

病例2 女,13岁,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诉而就诊(图12-1-7,彩图2-5)。

图12-1-7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影像所见

A.MRI矢状位T1WI;B.MRI轴位T2WI;C.MRI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D.病理图片(HE染色×500倍光镜)

左侧小脑半球受累脑叶肿胀,呈界限清楚、弥漫性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镜下可见皮质内散在异常增大并发育不良的颗粒细胞,呈弥漫性分布,Purkinje细胞层缺失。

【影像与病理】

1.大体上病变界限清楚,类似正常的脑叶,多累及一侧小脑半球并伴有脑叶的膨大。

2.病理上为低度恶性肿瘤(WHOⅠ级)。

3.镜下皮质内散在异常增大并发育不良的颗粒细胞,呈弥漫性分布。Purkinje细胞层缺失。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CT表现

(1)一侧受累的小脑半球多肿胀、膨大,CT上多为低密度。

(2)增强扫描不出现强化。

2.MRI表现

(1)受累小脑脑叶肿胀。

(2)病变界限清楚、弥漫性T2WI高信号为其MRI特征性表现。

(3)T2WI还可见病变区正常小脑脑叶残留,病变与正常小脑脑叶相间存在。

(4)T1WI及T2WI均可显示小脑脑叶萎缩。

3.比较影像学 CT可提示病变的存在,但由于幕下颅骨的干扰使得对本病细微结构的观察受限,诊断较为困难;MRI根据其特征性的信号变化、病变分布的特征,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对于常规MRI T2WI显示效果不佳的病变,可加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但最终的正确诊断有赖于病理学的证实。

【影像与临床】

1.由于肿瘤特定的发生部位,因此患儿多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伴有颅高压者同时还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2.少数病例还可同时伴有巨脑、灰质异位、脊髓积水和神经纤维瘤病等。

【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具有特定的发病部位,根据其特征性的MRI信号变化、病变分布的特征可以作出明确诊断。但有时需要与急性小脑炎相鉴别,后者起病急,具有明确的临床病史,同时根据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不难鉴别。必要时也可加扫MRS进行非肿瘤与肿瘤性疾病的鉴别。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与小脑侵袭性星形细胞瘤相鉴别。后者MRI也具有T2WI弥漫性高信号改变,但病变并不局限于单一脑叶,不伴有脑叶肿胀及脑萎缩征象(图12-1-8),但二者的最终鉴别需要病理学的证实。

图12-1-8 小脑侵袭性星形细胞瘤
A、B.MRI轴位T1WI;C、D.MRI轴位FLAIR序列

右侧小脑半球呈T2WI弥漫性高信号改变,FLAIR序列显示清晰,但不伴有脑叶肿胀及脑萎缩征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