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肿瘤相对少见,常为界限清楚的脑室内星形细胞瘤。90%肿瘤均合并结节性硬化,少数也可见于无结节性硬化者。约15%的结节性硬化患儿的室管膜下钙化结节可发展为此病,常见于1~2岁婴幼儿。
【影像检查方案】
主要检查手段为CT和MRI,CT可显示肿瘤的钙化程度,但MRI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肿瘤完全钙盐沉积者,MRI增强扫描可明确肿瘤的强化程度,有利于与其他非肿瘤性钙化病变相鉴别。
【典型病例】
病例1 男,5岁,以头痛、呕吐、频发癫、智力低下为主诉就诊(图12-1-14)。
图12-1-14 室管膜下巨细胞瘤
影像所见
A.CT平扫;B.CT增强扫描
肿瘤位于右侧脑室前角室管膜下区,患侧脑室扩大,同侧脑室室管膜下区还可见多个钙化结节。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病例2 女,9岁,出生后皮下即有多发皮脂腺瘤及色素斑,近1年频发癫,智力低下(图12-1-15)。
图12-1-15 室管膜下巨细胞瘤
影像所见
A.MRI轴位T2WI;B.MRI轴位T1WI增强扫描
肿瘤位于左侧脑室前角室管膜下区Monro孔附近,T2WI信号减低提示合并钙化,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对侧脑室室管膜下区亦可见钙化结节,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同时,皮质下可见多发斑片状长T2WI高信号灶,提示皮质下结节形成。
【影像与病理】
1.肿瘤生长相对较为缓慢,为低度恶性肿瘤(WHOⅠ级)。
2.大体上肿瘤界限清楚,常伴有瘤样扩张的血管形成,肿瘤呈结节状,可伴有瘤内囊性变,钙化也很常见。
3.镜下肿瘤细胞肥大,形态与星形细胞及神经元类似,不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病理特征性表现包括血管周围假栅栏状及簇状肿瘤细胞分布。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1.CT表现
(1)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与室管膜下结节多同时并存,均可出现钙化,而后者出现钙化的概率更大。
(2)典型的室管膜下巨细胞瘤直径常大于2cm,可出现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2.MRI表现
(1)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可单发或多发,常位于侧脑室壁近室间孔处,直径多大于2cm,肿瘤增大可阻塞Monro孔,少数可阻塞第三脑室,导致对称或不对称性脑积水。
(2)多伴有结节性硬化(皮质下及室管膜下结节)。
(3)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伴有钙化者T2WI可呈低信号。
(4)增强后肿瘤呈明显强化。
3.比较影像学 CT可显示肿瘤的钙化程度,可发现同时伴发的室管膜下钙化结节;MRI可客观评价室间孔阻塞的程度,肿瘤完全钙盐沉积者,MRI增强扫描可明确肿瘤的强化程度,有利于与其他非肿瘤性钙化病变相鉴别,合并钙化者局部可出现信号缺失,可加扫梯度回波序列,对微小钙化的发现更为敏感,弥补MRI的不足。
【影像与临床】
1.多伴有结节性硬化。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约15%的结节性硬化患儿的室管膜下钙化结节可发展为此病。
2.临床常以智力差、脑积水性颅高压就诊。
3.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4.并发脑积水及出现临床症状者可进行手术及脑室分流,无症状者可密切随访。
【鉴别诊断】
肿瘤好发于特定的部位,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多同时伴发结节性硬化,因此并不难诊断。有时需要与脑室内脑膜瘤相鉴别。后者儿童相对少见,侧脑室三角区为好发部位,CT稍高密度,MRI 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似,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图12-1-16),根据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不难鉴别。
图12-1-16 脑室内脑膜瘤
影像所见
A.CT增强扫描;B.MRI冠状位T1WI;C.MRI轴位T2WI
右侧脑室三角区可见椭圆形肿块影,CT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MRI 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