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线平片表现
在侧位片上,椎体呈长方形,其上下缘与后缘成直角。椎弓居于后方。椎管在椎体的后方为纵行半透明区(图18-1-1)。椎弓板位于椎弓根和棘突之间,棘突指向后下方。上、下关节突分别起于椎弓根与椎弓板连接上、下方,下关节突在下一脊椎的上关节突的后方,以保持脊柱的稳定,不向前滑。
图18-1-1 正常椎管X线平片(腰椎侧位像)
(二)CT表现
脊柱CT检查主要通过椎弓根、椎间孔和椎间盘3个层面进行横断扫描。
1.椎弓根层面 可见椎管结构,正常椎管呈类圆、椭圆或近似三角形,由椎体、椎弓根、椎板和棘突围成(图18-1-2)。硬膜囊借周围脂肪显影,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内含脊髓,平扫二者不能区分。各段椎管前后径不同,平均为16~17mm,下限11.5mm;横径20~24mm,下限16mm。
2.椎间孔层面 椎间孔呈裂隙状,位于椎管前外侧,前为椎体,后为椎小关节,上下为椎弓根,内与侧隐窝相连,有脊神经根通过。终丝与马尾神经不能区分,后者在蛛网膜下腔呈均匀排列的多个圆点状低密度影。硬脊膜外的神经根鞘走行于硬脊膜外脂肪和椎间孔中,内含脊神经根。CT平扫显示神经根鞘为直径1~3mm的圆形影,位于硬脊膜囊前外方侧隐窝内,呈脑脊液密度。侧隐窝呈漏斗状,其前方是椎体后外面,后方为上关节突,侧方为椎弓根内壁,其前后径不小于5mm,内有脊神经通过。
3.椎间盘平面 主要显示椎间盘结构。
图18-1-2 正常椎管椎弓根层面CT平扫
(三)MRI表现
1.矢状面 矢状面不受脊髓生理曲度的影响,可以充分连续地显示脊髓的全长及椎管前后缘的病变,特别是脊椎和椎间盘病变对脊髓的影响。在T2WI上,脊髓位于椎管中心,呈中等信号的带状影,周围有高信号的蛛网膜下腔环绕(图18-1-3)。颈髓的前后径正常为6~8 mm,横径7~12mm,颈膨大横径可达12~15mm;胸腰髓的前后径5~7mm,横径7~9mm。脊髓圆锥轻度增粗,向下逐渐变细成终丝。
图18-1-3 正常椎管MRI平扫
A.MRI矢状位T1WI;B.MRI轴位T2WI
2.冠状面 用于观察脊髓两侧的神经根和脊髓病变的形态,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在髓内还是在髓外,以及病变的浸润范围。
3.轴位 T1WI上脊髓呈高信号,位于低信号的蛛网膜下腔内。蛛网膜下腔周围的静脉丛、纤维组织和骨皮质均为低信号,与蛛网膜下腔界限不清。横断面最适于显示向侧方突出的椎间盘。在T2WI上,椎间盘与脑脊液形成良好的对比,脑脊液呈高信号,突出的椎间盘呈稍低信号。横断面可清楚显示硬膜囊及脊神经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