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六大类:
(1)胆酸螯合剂:该类药物能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醇随粪便排出,引起肝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减少。通过肝细胞的自身调节机制,反馈性上调肝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使肝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数目增多,活性增强,因而加速血浆LDL分解代谢,使血浆胆固醇和LDL-C浓度降低。该类药物对三酰甘油无降低作用甚至稍有升高,故仅适应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或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
(2)烟酸及其衍生物: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VLDL合成和分泌有关;烟酸还能在辅酶A的作用下与甘氨酸合成烟尿酸,从而阻碍肝细胞利用辅酶A合成胆固醇。此外,烟酸还具有促进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蛋白中三酰甘油的水解,因而其降TG的作用明显强于其降胆固醇的作用。烟酸既降低胆固醇又降低三酰甘油,同时还具有升高HDL-C的作用。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除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脂血症。
(3)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他汀类):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现已有6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经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证实,这类药物具有明确的降脂作用,尤其是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显著,而副作用很少。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还证实,这类药物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死亡率,并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药物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继而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的表达,因而使细胞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加速了循环血液中VLDL残粒(或IDL)和LDL的清除。此外,该类药物还可抑制肝内VLDL的合成。这类药物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作用较为明显,同时也降低三酰甘油和升高HDLC。所以,该类药物主要适应证为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三酰甘油血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4)苯氧芳酸类或称贝特类:这类制剂能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促进VLDL、乳糜微粒、中间密度脂蛋白等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颗粒中三酰甘油成分的水解。此外,还促进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的有效清除。而且,贝特类还能减少肝脏中VLDL的合成与分泌。由于VLDL生成减少,同时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分解代谢速度增快,贝特类就能有效地降低血浆中的三酰甘油水平。此外,贝特类可以降低餐后三酰甘油峰值浓度和曲线下面积,这与贝特类降低空腹三酰甘油水平、减少餐后形成的CM与VLDL颗粒竞争代谢、提高血浆和肌肉组织的脂蛋白脂酶活性有关。这类药物主要适应证为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5)鱼油制剂:为ω-3脂肪酸,主要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降低血脂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抑制肝脏合成VLDL有关。鱼油制剂仅有轻度降低三酰甘油和稍升高HDL-C的作用,对总胆固醇和LDL-C无影响。主要适用于轻度高三酰甘油血症。
(6)其他降脂药:包括弹性酶、普罗布考、泛硫乙胺(pantethine)等。这些药物的降脂作用机制均不明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