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的选择如下:
(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急性期剂量应为150~300mg/d,3天后可改为小剂量,即50~150mg/d维持治疗,对于阿司匹林禁忌的患者,可采用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治疗,但注意经常检查血象,一旦出现明显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
(2)抗凝血酶治疗:静脉肝素治疗一般用于住院的中、高危险患者。
(3)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目的是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改善预后效果较差。心绞痛发作时应口含硝酸甘油,初次含硝酸甘油的患者以先含1片为宜,对于已有含服经验的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时也可1次含服2片,若含1片无效,可在3~5min之内加服1片,若连续含硝酸甘油3~4片仍不能控制疼痛症状,应予强镇痛药以缓解疼痛,并随即采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对于中危和高危患者,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24~48h即可,以免产生耐药性而降低疗效。
(4)β受体阻滞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以控制心绞痛症状,并可以改善其近、远期预后,除肺水肿、未稳定的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低血压(SBP≤90mmHg)、窦性心动过缓(安静时心率少于55次/分钟)或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禁忌证者外,主张早期常规服用。首选具有心脏选择性的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除少数症状严重者可采用静脉推注β受体阻滞药外,一般主张直接口服给药。剂量应个体化,根据症状、心率及血压情况调整剂量。美托洛尔常用剂量为每次25~50mg,每日2次或每日3次,比索洛尔常用剂量为5~10mg,每日1次,但变异性心绞痛不主张使用β受体阻滞药。
(5)钙拮抗药:以控制心肌缺血的发作为主要目的。硝苯地平对缓解冠状动脉痉挛有独到的效果,故为变异性心绞痛的首选用药,一般剂量为每次10~20mg,6小时1次,若仍不能有效控制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还可与地尔硫合用,以产生更强的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缓释和控释制剂。
另一类钙拮抗药地尔硫,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故较硝苯地平更常用于控制心绞痛发作。一般使用剂量为每次30~60mg,每日3次或每日4次。该药可与硝酸酯类合用,亦可与β受体阻滞药合用,对已有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禁用此药。
维拉帕米一般不能与β受体阻滞药配伍,多用于心绞痛合并支气管哮喘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药的患者。
总之对于严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常需联合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
(6)溶栓治疗:溶栓方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倾向,故已不主张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