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为突然发作,出现阵发性头晕,视物旋转,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转动,站立不稳,尤以头部转动、头位改变,或体位改变如起床、翻身时更易诱发眩晕。严重时常伴恶心呕吐、耳鸣、出汗、面色苍白、心跳加快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时眩晕常反复发作,短则数周、数月,长则数年。在发作间隙期经常有头晕、头部不适,患者常认为眩晕是难以治愈的。临床实践表明眩晕并不难治愈,只要通过必要的、合理的检查,找出眩晕的病因,除抗眩等对症治疗外,针对病因予以治疗,眩晕是可以治愈的。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常见的病因主要是:
(1)耳源性眩晕:以梅尼埃病为代表,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使内耳血循环障碍,内听动脉血管壁缺血缺氧,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内耳淋巴水肿,膜迷路积水、膨大,刺激前庭引发眩晕。因此通过解除椎动脉痉挛或改善椎动脉、内听动脉供血等对因治疗,即可有效地改善眩晕症状及防止反复发作。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往往有颈椎病史,故又称为颈性眩晕。但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并非颈椎病患者出现的眩晕均为颈椎眩晕,只有临床上通过检查确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才能称为颈椎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除部分患者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供血降低,大多数患者并非骨性因素,而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颈部软组织劳损引起。对这类患者除增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量外,用各种措施对颈部软组织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功能性眩晕: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眩晕,但往往为临床上所忽视。本症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即无前庭功能紊乱,不符合耳源性眩晕,又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不符合颈性眩晕,而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如睡眠差、易激动、易紧张,经常有心悸、易出汗等症。通过检查可发现脑血管痉挛,皮肤交感反应呈阳性,表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反映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类眩晕必须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等治疗,才能较快减轻眩晕症状,减少眩晕反复发作。
眩晕症首先要应用中西药物如盐酸培他司汀(培他啶)、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郎)、盐酸地芬尼多片以及中药眩晕宁片等进行抗眩晕对症治疗,以减轻眩晕症状。另一方面必须结合病史选择如经颅多普勒、皮肤交感反应、前庭功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有关的检查,通过对病史及有关检查结果的分析,找出眩晕的病因,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控制眩晕的发生,使眩晕得到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