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例
宗谱的内容非常丰富,体例完备,近似一本家族志。明隆庆间,由方陶山主修的《新安许氏世谱》之《凡例》中就这样载道:“家国乘史郡志,分殊理一。国史郡志有地理、选举、艺文、丘墓之载,今编许氏世谱作十考,准国史郡志诸志之例。”方陶山明确提出以编国史郡志的标准来编许氏宗谱。因编写志书讲求的是信而有征,所以在方陶山编的《新安许氏世谱》还特别列出了“许氏续修世谱考求经籍书目”,从中可见方氏的确是把许氏世谱当作一本志书来编撰的。
上面提到的“十考”是指:(1)许氏地望考;(2)许氏山川考;(3)许氏姓源考;(4)许氏墓庙考;(5)许氏大事考;(6)许氏世讲考;(7)许氏封爵考;(8)许氏名流同史传考;(9)许氏选举考;(10)许氏职官考。除了十考以外,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谱序、凡例、世系、传文、像赞、敕命、文翰、记文、家规、祭仪、族产、字埒、祀产、析派源流、领贮谱号名次、跋。除了文字内容以外,还配有插图,主要有村落图、祖容图、宗祠图、祖墓图、家礼图等。当然,并非每部族谱都要具备以上的内容,其中世系与传文是宗谱中必备的内容。
(二)世系
后世编谱所遵循的体例,肇创于欧阳修和苏轼。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世系,一为传文。欧式宗谱是将世系挂线图单独编于前,再将人物传记列于后。苏式宗谱是把每五个世系列为一图,并直接在人名下注出生平事迹。明隆庆前,许氏宗谱从欧体。明隆庆时起,许氏宗谱的体例就结合了欧、苏二体,从始祖文叔至儒公世系,因其年代遥远,人物事迹简略,故遵苏体,将人物生平事迹直接注于世系图中的人名之下。从迁许村始祖知稠公起,因“派衍文繁,图下难以悉载,照旧谱式,五世一揭,列小传于后,准欧谱之例”[12]。也就是说远祖依苏体,近祖从欧例。许氏采用五世一图的编谱方式,最早是许元(字子春)于宋嘉祐丙申年所编的族谱。《重修古歙城东许氏世谱·凡例》载:“子春公所作旧谱,以五世为图。盖以君子之泽五世而始斩,而服亦方尽,义本诸此,当时欧、苏氏、我朱夫子谱亦如之,尽善尽美也。”之所以按五世一图编列,是因为泽被五世,义尽五服。故而后世族谱皆以此为准则。明中叶前曾有以九世为一组的世系图,但许氏东支的隆庆本和城东的崇祯本都对此作了纠正,改回“五世一图”的编列方式。《重修古歙城东许氏世谱·新增凡例》载:“古谱定以五世为图,而后修者又有更以九世为图。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且服以五世而尽。今改定仍以五世为图。”
世系图,又称为“线谱”,俗称“挂线”,是宗谱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明世次、分昭穆、辨亲疏、通庆吊的重要依据。如果宗谱出现世次紊乱或篡改世次的情况,那将会在宗族中引发轩然大波。当然远祖的世次不在此例,有的甚至还有认名人为祖的情况,较为典型的是晚唐诗人许浑。许氏西支城东谱中没有许浑,而许村的东西二支谱中却都载有许浑,而且世次也有问题。城东谱中的世次是许远→许现→许睿→许儒;而许村的许氏谱中的世次是许远→许现→许文腾→许浑→许仲元→许儒。这中间居然多出三代,到底谁是谁非,现已不得而知。另外,会稽许氏谱中也有将许浑列为先祖的情况。歙县的高阳许氏与会稽许氏早在东汉时就已分支,而许浑为唐末人,他不可能同属两派。
世系图中横列为兄弟,纵列为父子。为了便于明世次,各谱在确定好始祖后,就从始祖开始,用数字来依次排列世次,也有将数字和《千字文》中的文字排列顺序相结合来表明世次。《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凡例》记载:“今谱内世次以稠公为始,用《千字文》编号。如知稠公,则旁编曰‘天一世’,推此而下。”那么接下来的世次依次为:地二世,玄三世,黄四世,宇五世……
明世次、分昭穆的另一个方法是每一门派或支祠确定自己的字埒,俗称“排辈字”。就是子孙在取名时,同一世次的子孙必须用这一世次所规定的“排辈字”来取名。这个“排辈字”大多放在姓名的中间,也可放在最后。例如,郡伯门三十五世为“世”字辈,那么子孙的名字都取为“许世×”,有“世球”、“世昌”、“世兆”等。如果是放在最后,那么这一世次的人全都要放在最后。又如,城东许氏十八世用“臣”字,这一世次是将“臣”字放在最后,那么该世次的人名都取为“许×臣”,有“元臣”、“名臣”、“廷臣”、“辅臣”等。但“臣”字前的“凤”字辈和“臣”字后的“懋”字辈都是将排辈字放中间,为什么单单“臣”字辈要做这样的处理,原因不得而知。
为什么要取“排辈字”呢?《重修古歙城东许氏世谱·昭穆字序》谈道:“夫家庙之礼,昭穆系焉,昭穆之叙字列别焉。故昭与昭齿,昆季不得紊其列;穆与穆齿,先后不得乱其宗。昔以奇偶数别昭穆,即古取幽明之义也。……今字定名分亦定矣,虽未识面而相觌,询及字行,则昭穆洞然,不待燕毛而齿自序也。”取“排辈字”就是为了定名分,族之不相识者,只要报出名字,就可以分出辈分,这样就能做到“字列序而尊卑定,昭穆明而宗族亲”。至于许氏排辈字最早出现的时间,现已无法确定。东支明隆庆本上没有记载排辈字,西支城东明崇祯本上才有明确的记载。许村现在所见的大都是清代才有的排辈字。
现将收集到的许村许氏各支的排辈字罗列如下:
1.东支各门
邦伯门敦本堂三十五世起排行取字联:“成志长家本大立端功作述,焕文光国德崇惟道继前修。”现已传至四十二世的“端”字辈。
郡伯门敬思堂二十三世起排行取字:“文大济茂,惟从慎仁,宜巨元仕,世承立德,崇信守善,以成永昌。”现已传至四十二世。
邦宪门长房荣贵支三十二世起排行取字联:“其宗曾正景,可大立忠承。”现已传至四十世的“忠”字辈。
邦宪门二房显达支三十五世起排行取字联:“毓长建仕,德粹永昌;道为身宝,学乃名扬。”现已传至四十世的“昌”字辈。
敦义堂第三十五世起排行字联:“永嘉长惠裕,立志寿恩光。”实际上后改为:“兆恒士惠裕,立志海恩光。”现已传到第四十二世的“海”字辈。
2.西支各门
环里门排行字:“景笃文庭泰,昌元启后昆。维新方正泽,国安振家声。”
环里门大方伯支祠三十五世起排行字:“延绵衍庆,惇厚惟康,永世蕃昌,长发其祥。”现已传至四十世的“惟”字辈。
西派环里门正学堂自三十三世镛业公始排行十八字:“诗书裕绍昆功宗德广,礼乐承灵训本厚源长。”现已传至四十世的“德”字辈。
城东派自八世荣甫公始至二十七世排行二十字:“祖宗积德,知仁睿义忠和;子姓传芳,易直慈良敦厚。”明崇祯壬申年又自二十八世始至四十七世,再续二十字:“燕翼贻谋,咸沐千秋庆泽;光前裕后,攸绵万亿祥麟。”今已传至四十四世的“万”字辈。
排辈字拟定以后,并非一成不变。后世在运用的过程中,如有不妥,可以做适当的变动。如前面提到的敦义堂之排行字,原拟的是“永嘉长惠裕,立志寿恩光”,而实际运用的是“兆恒士惠裕,立志海恩光”,共有四处改动。另外,排辈字的拟定还有置后的因素,也就是说,后人可以为前人拟定排辈字。比如,许氏高阳西派排行字世序是清康熙年间许氏统宗祠重建后拟定的,但它的起始字却是从北宋的五世祖会公开始,两者相差达四百多年。城东派前二十个字大约是明万历壬辰年(1592)前后拟定的,它是从十九世的“姓”字辈开始启用,所以此前谱中人名的排辈字与之不符,并且就是到了十九世,也有许多人没有用“姓”字辈取名,而是用了“懋”字。谱载:“行埒字自‘祖宗积德,知仁睿义忠和;子’之埒,自万历壬辰、癸巳年以前入载者,名数已定,今虽有复开来者,亦不敢妄加增减改正,恐其数目前后参差错乱。”
(三)族训
许氏宗族早有族训,且历代皆不断修订、完善。最早的就是许霖在大宋景定辛酉年(1261)《纂修东支世谱序》中录下的“许氏先训”:“年虽长而行低,毋谓己长而自大。齿虽幼而行高,毋谓彼幼而可诳。毋以强凌弱,毋以疏间亲,毋以富欺贫,毋以贵忘贱。毋以贫贱裘其所守,毋以富贵骄其所志。毋肆淫以犯义,毋弃义以从淫。忧必吊,喜必庆。患难相救,疾病相扶。贫无所依,则富贵收之;孤不能立,则壮者字之,庶不愧吾家孝友之风乎。”该族训仅有86字。许氏东支隆庆谱的“䘵寿公”条下记有许䘵寿在明正德间“整肃家政、陈纪立纲”一事,但条下未记其具体内容。城东许氏于明崇祯年间编定了《许氏家规》,全文共5 434字,内容包括以下三十个方面:尊崇族长、公举族副、整饬宗祠、彰善瘅恶、元旦团拜、庆赏元宵、春秋祭祀、春祀秋报、清明墓祭、经理祭田、举行冠礼、正始闺门、男女婚嫁、居丧吊丧、养正于蒙、振作士类、居家孝弟、敦义睦族、交邻处友、抚孤恤寡、表彰节义、剖决是非、救灾恤患、各治生业、擅兴词讼、游戏赌博、制御仆从、小过鞭扑、送官惩治、祭器乐器。
清乾隆二年(1737)暹公十八世孙登瀛公重修《古歙东门许氏族谱》时还重录了这部《许氏家规》,可以说这是一部较为完备的家法,内容涉及领导机构、宗族礼仪、祭祀礼仪、祠产管理、婚丧嫁娶、子弟教育、睦族友邻、抚恤赈济、安居乐业、惩恶扬善等方面。每条的编辑思路大体为,首先阐述儒家大义,其次是存在的问题,再次是解决的办法,最后为违规的惩戒。比如“整饬宗祠”条下这样记载:
宗祠之建,本为妥先灵而奉祭祀,因以合族也,是宜整饬以肃观瞻,岂容堆放木料,私家工作,借人居住,及诸污秽等件。若不严加戒约,其亵渎甚矣。今后不敢,有仍踏前弊者,守祠之人禀诸族长正副,量罚银两,以为修祠之费,庶有警于将来。
环泉吕氏的家规相对说内容较少,《吕氏宗谱》中载有家训十二条:明宗法,敦孝弟(悌)。勤耕种,尚儒业。肃闺阃,循礼法。睦族邻,慎交游。急税务,崇俭约。谨茔墓,修宗谱。其内容也较为宽泛,没有《许氏家规》详细具体。
(四)领贮谱号名次
族谱编好以后,在分发到族人手中之前,要根据自愿的原则,先认领收藏。编者再根据认领者的名单,编号刻印编入谱中,名为“领贮谱号名次”。之所以要编“领贮谱号名次”,据《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载:“给谱往往有不才子孙贪贿妄售,逐使乱宗,深为可惧。今议于谱尾书‘共计谱若干部,纸几百页’,以千字文编号署号于谱面。……庶支派得清而矫伪者无所售其私矣。”该谱尾写的是“天字号起,位字号止,共谱玖拾副。上卷壹伯七十五叶,下卷壹伯四十六叶”。编谱号是为了使子孙不能随意出售族谱而出现乱宗的情况。至于什么人可以领到族谱,《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说:“有愿领谱者先期开报姓名送局,俟编讫通刻于后曰‘某字号某房某领贮’,听其送名先后以为次序。”《古歙城东许氏世谱·崇祯甲戌之秋家谍镌成告诸合族》中载:“愿珍者藏焉,然亦不漫无所纪也,定以字名列为号,庶免差谬之误。……印装计壹百贰拾部,主名编定,各领收藏。原板即行销毁。”《唐昌许氏宗谱·领收宗谱号目》中也谈到“愿珍者藏焉”。可能是牵涉到费用的问题,所以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并以报送姓名的先后为序。唐昌许氏还提出了一个原则:“给予各房贤能收执。”族谱印好后,还要“悉用图书钤记,以辨真伪”,最后还要将印版销毁,这也是为了防止别人盗印。不过,印板也并非全都销毁。唐昌许氏的谱序中就提到“原板尚存”,许村的许烈宏家还藏有清乾隆时期环里门“谱序”的印版。
族谱除了个人收藏以外,还有一部是保存在祠堂里的,唐昌谱中的“入字一号”下的名字就是“公为堂谱”。另外,族谱还有兄弟合藏一本,或两人或几人合藏一本,甚至是一房合藏一本的情况。《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领贮谱号名次》中就记有五个字号的族谱是兄弟合藏,比如,“河字号谱,廿六世裔孙有源兄弟收贮”;“潜字号谱,廿六世裔孙一孝、一悌收贮”;“位字号谱,廿七世裔孙祺、礼、祥、裕收贮”。《古歙城东许氏世谱·主名编定号数次后》中记有两人合收一本的情况有十四处,例如,“庚字八号,允谅、允慎壹部”;唐昌许氏“每字一部,每部八本,给予各房贤能收执”。例如,“孝子贰号,一部,昌公房正谱领收”;“出字三号,一部,才公房修敬领收”。
编定“领贮谱号名次”除了明确收藏者以外,还要对族谱保管的情况进行跟踪。《唐昌许氏宗谱·领收宗谱号目》中就这样写道:“每逢子午卯酉年春分祭期,各携字号原本至祠会验。如有鼠损油污,磨坏字迹及妄增改者,族众量加惩戒,另择贤能收执。”族谱要每隔三年到祠堂会验一次,如果发现保管不善或有意篡改,则要加以惩戒,并将族谱收回交由贤者保管。
族谱的编号取字除了以常见的千字文为序外,也有一些取字有其特定的内涵。城东谱中谈道:“今取天干十字之名,每字拟以十二部为率,以应地支之数。是亦谓天地交而阴阳和,宗族睦而子姓蕃,衍万世于无穷也。”一百二十部的编号用完后,又“补春夏秋冬字四号,每字三号,以应四时八节之数”。唐昌许氏谱中的取字为“‘入孝出弟,谨信泛爱,亲仁学文’十二字为号目”,这显然体现了儒学的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