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肾损害主要是指因高血压引起的肾脏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硬化而造成的肾脏损害。
一、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benign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常用医嘱如下。
【病因和高危因素】 长期高血压未能良好控制或由于年老,血管逐渐老化造成肾脏供血不足。
【诊断依据】 年龄在40~5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史超过5年,出现肾脏损伤表现:如夜尿增多,多尿,低比重尿,轻度蛋白尿等,伴有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鉴别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医嘱方案和禁忌】
1.改变生活方式 如超重或肥胖个体减体重,有氧代谢运动等可有效降低血压,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用药剂量及其副作用。
2.降压治疗 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压控制应该更加严格,尿蛋白定量≤1.0g/d时,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尿蛋白定量>1.0g/d时,血压应降至125/75mmHg以下。
3.常用降压药的选择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常用的药物有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ACEI能有效降低系统血压和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延缓肾脏损伤,延缓肾小球硬化,同时对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无不良影响,但应注意ACEI类药物主要扩张出球小动脉,可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故对于血肌酐>264μmol/L(3mg/dl)的患者应该禁用该类药物,因为,它们能使肾功能进一步减低。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常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等。ARB能有效发挥降压作用,同时还有降低蛋白尿等肾脏保护作用,同时氯沙坦还有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作用。
(3)钙通道阻滞药(CCB):常用药物有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和非二氢吡啶类(如地尔硫、维拉帕米等)。CCB的降压作用强,因为它能同时扩张肾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故肾衰竭时仍能应用。
(4)β受体阻滞药:常用药物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适用于高肾素性、心率快及血管舒缩不稳定的高循环动力状态的轻重度高血压患者,不宜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糖尿病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疗效及预后评估】 随着病程发展,肾功能逐渐出现减退,一旦出现肾衰竭,按慢性肾衰竭处理。
二、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malignant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常用医嘱如下。
【病因和高危因素】 由于急进性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造成肾功能急剧恶化。
【诊断依据】
1.出现恶性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30mmHg,眼底有出血、渗出或视盘水肿改变)。
2.临床表现:迅速出现蛋白尿或原来的蛋白尿迅速加重,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
【鉴别诊断】 急进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的恶性高血压。
【医嘱方案和禁忌】
1.积极降压是治疗的关键。
2.一般首选静脉用药平稳控制血压,在开始的2~6h使血压缓慢平稳降至160~170/100~110mmHg,在随后的12~36h内逐步使舒张压降至90mmHg,然后加用口服降压药,使血压在数天至3个月内达到低于140/90mmHg以下。降压过程中避免血压下降过快,否则易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降压药不宜选择ACEI类或ARB类,因能减少肾小球灌注压而引起肾功能恶化。
3.静脉用药可以选择硝普钠[0.5~1mg/(kg·min)]、硝酸甘油(50~100μg/min)、酚妥拉明等;口服降压药可以选择ACEI类、ARB类、CCB类、β受体阻滞药。
【疗效及预后评估】 恶性高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有无基础肾脏疾病及发病时肾功能的好坏,比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的恶性高血压预后要好。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肾功能会急剧恶化,很快会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已经发生肾衰竭的病人应及时透析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