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术前存在心衰、严重水肿应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予以纠正。术前应完善血常规、凝血5项等检查明确患者凝血功能,避免术中、术后大量出血。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周,避免出现动静脉瘘堵塞发生。术后应每日监测动静脉瘘处血管鸣情况,若可疑动静脉瘘堵塞,应行局部血管超声检查,一旦确诊为动静脉瘘处血栓形成,立即给予溶栓治疗。术后的切口感染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免引起继发性出血。

血管内瘘术常用医嘱如下。

【概念】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要实施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必须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由于深静脉插管有较多并发症,有时会影响透析充分性,一般情况,医生要尽一切可能给患者制作永久性血管内瘘通路。

【术前评估】 制作上肢动静脉内瘘的动静脉选择标准。

1.静脉检查 ①制作自体内瘘的静脉腔直径≥2.5mm;②用于血管搭桥内瘘的静脉腔直径≥3mm;③静脉通路没有节段性狭窄或梗阻;④上肢深静脉系统通畅;⑤没有同侧中心静脉狭窄或梗阻。

2.动脉检查 ①两上肢的动脉压差不得超过20mmHg;②动脉腔直径>2.0mm;③有掌动脉弓。

【术前准备】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血管内瘘术的大体过程、目的及意义。术前存在心衰、严重水肿应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予以纠正。术前应完善血常规、凝血5项等检查明确患者凝血功能,避免术中、术后大量出血。

【医嘱方案与禁忌】 若患者术前精神高度紧张,可应用小量镇静药。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周,避免出现动静脉瘘堵塞发生。术后应每日监测动静脉瘘处血管鸣情况,若可疑动静脉瘘堵塞,应行局部血管超声检查,一旦确诊为动静脉瘘处血栓形成,立即给予溶栓治疗。

【并发症】

1.出血 出血并发症易发生在术后24h内,常发生在麻醉穿刺点及手术切口处,迟发性出血见于动脉瘤伴发感染破溃。

2.血栓 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常见原因,常发生在血管狭窄处,过度脱水及低血压,不正确的穿刺方法导致局部出血等因素可导致血栓形成。

3.感染 血管手术应严格无菌,术后应用抗生素,尤其糖尿病等易感患者更应如此。术后的切口感染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免引起继发性出血。

4.静脉窃血综合征 瘘口的动脉远端往往有低灌注,其发生率为1.6%~20%,全身性动脉硬化及糖尿病者更易发生,术后患者常感手部发冷或无力,较重者感手部疼痛及麻木,检查时发现手背水肿或发绀。

5.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易发生在瘘口,尤其在静脉端数厘米内或反复穿刺部位,与手术操作不当或局部纤维增生有关。

6.血管瘤 在瘘口及穿刺部位易形成假性血管瘤,在血管瘤部位易发生感染,静脉端易发生血管扩张。

7.肿胀手综合征 由于回流静脉被阻断或者动脉血流压力的影响,造成肢体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如果血管吻合后静脉流出道梗阻,动脉血流通过侧支循环流经手部静脉或尺侧静脉或深静脉,严重影响手部静脉的回流,出现肿胀手。

8.心衰 一个成熟的内瘘血流量可达400~2 000ml/min,上臂内瘘和大腿部位内瘘由于血流量大,较易引起心衰,前臂内瘘发生心衰比较少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