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脏病生化和血清学检查

肾脏病生化和血清学检查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免疫球蛋白减低 见于各类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此外,尿毒素可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故尿毒症患者可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减少。1.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可诱发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血中检测到此抗体,可作为诊断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的有力证据。3.抗Tamm-Horsfall蛋白抗体可引起免疫反应,据报道反流性肾病患者血清中抗Tamm-Horsfall蛋白抗体升高。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原理】 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A、IgM、IgG、IgD、IgE,其中IgA、IgM、IgG与肾脏病关系密切,而IgD、IgE与肾损害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正常参考值】

1.IgA:0.71~3.35g/L。

2.IgM:0.48~2.12g/L。

3.IgG:7.6~16.6g/L。

【临床意义】

1.免疫球蛋白增高

(1)多克隆增高:即IgA、IgM、IgG均增高,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肺结核以及链球菌感染等。

(2)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IgA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免疫球蛋白减低 见于各类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此外,尿毒素可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故尿毒症患者可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减少。34

二、血清补体C、C测定

【原理】 血清补体C3、C4活化后主要参与免疫防御反应,起到杀菌、灭活病毒、增加血管通透性、免疫黏附以及加强吞噬等作用,但同时又可以引起组织损伤、炎症和过敏反应。

【正常参考值】

1.血清补体C3:1.14±0.27g/L。

2.血清补体C4:0.55±0.11g/L。

【临床意义】

1.升高 见于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等。

2.降低 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三、血清抗肾抗体测定

【原理】 抗肾抗体主要有3种: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及抗Tamm-Horsfall蛋白抗体,与免疫性肾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可诱发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血中检测到此抗体,可作为诊断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的有力证据。

2.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在临床应用较少,可能与间质性肾炎相关。

3.抗Tamm-Horsfall蛋白抗体可引起免疫反应,据报道反流性肾病患者血清中抗Tamm-Horsfall蛋白抗体升高。

四、血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测定

【原理】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是一种抗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的血浆免疫球蛋白,根据抗体的结合部位不同,可分为胞质型和周边型。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在韦格纳肉芽肿及血管炎患者中多呈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