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因商迁居,以及他们当年的经营与生活的情况,我们这里借近年来回许村寻根的许氏后裔所带回的一些材料来举例说明。
(一)江苏扬州丁家湾许氏[28]
扬州丁家湾许氏,今已鲜为世人所知。但这里的许家居然出了两位院士,仅这一点,就令人刮目相看。
许氏原籍安徽歙县许村,迁徙扬州的第一代始祖许仁寿,生于乾隆六年(1741)。许家为什么要选择到扬州来谋生?自然是因为当年两淮盐业正处于黄金时代,而扬州城里的盐商,大半是徽州人。所谓“八大商总”安徽歙县人就占了一半。有乡贤表率在前,许仁寿也当仁不让,直入扬州“捞世界”。他在扬州最初的时光,曾经给人家打过工,卖过徽州饼。白手起家,渐有积蓄,累至第三代许国栋已涉足百业之首,做起了钱庄。钱赖盐为出路,盐靠钱以周转。正是因为钱与盐的这种微妙关系,当许氏家业传至第五代、生于同治四年(1865)的许蓉楫手中时,他改行做起了盐商,旗号为“谦益永”。许蓉楫,字云甫,所做的是食商生意,也即专门在口岸销售食盐。
据说,有两件事情可以见其胆略。一件事是,盐运司将外江、内河的二十个运销府县向盐商们招标时,许氏通过紫禁城珍妃娘娘的关系,得以一标中的,夺得兴化、泰州、东台三个黄金口岸的运销专利。另一件事是,当地方武装马玉仁炫耀武力,向扬州盐商们勒索军饷时,许氏巧妙借助红帮徐宝山、青帮张景湖的势力,在黑势力的彼此争斗中保全自己。这些都表明,许蓉楫有勇有谋。
因为许蓉楫的善于经营,许家在清末民初的扬州盐商中居然藏锵百万,俨然巨擘。当民国初军阀孙传芳、何应钦之辈在扬州相互争战之际,城旗变幻,货币频换,许蓉楫为了稳定市情,与大武城巷内贾氏“同福祥”盐号联手,向社会发行盐票以代钱币,其实力、信誉可知。更可贵的是,许氏乐于公益事业,开粥厂,捐桥梁,设半济堂施药,办小人堂育婴,散尽千金,敦本尚义。
许氏第六代许少甫、许绍云,依然从事盐业,唯许孝云从事金融业。但是,在许蓉楫于1932年逝世后不久,国事日非,敌寇入侵,日本人的铁蹄悍然踏进绿城郭,“谦益永”盐号竟然被封。许家一家老小只得逃难沪渎。在上海漂泊的日子里,有亲日分子在扬州古城办所谓“裕华”盐号,欲借许家名望大开局面,多次派员赴沪邀许少甫出山,许以重金。但许少甫坚持民族气节,丝毫不为所动,他说:“如果将气节都出卖了,卖出的盐也不会咸!”许家在上海苦苦坚守,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返回扬州后,本拟重振家业,不料内战连年,国无宁日,“谦益永”盐号就此永远成了历史的记忆。
许氏后来的情况,是由商而学。在许氏后裔中,出了许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院士——许国志夫妇。许云甫的长子许祥祯(后改名国志)先生,1919生于扬州,1939年从江苏省中学毕业,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47年赴美,1949年获堪萨斯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53年获数学博士学位,1954年与留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浙江才女蒋丽金女士在芝加哥结婚。1995年,许国志先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夫人蒋丽金女士因为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江苏太仓璜泾“嘉藻堂”许氏[29]
18世纪末(清嘉庆年间),许启汾自许村迁江苏甪直,其子许汝贤迁至璜泾。民国初年,启汾公第四代孙许经伯曾去许村认祖,经查许村族谱,确定名分后,许村发给璜泾支家谱三份。
许汝贤于道光元年(1820)出生于苏州甪直,16岁只身挑布担到璜泾谋生。由于经营得法,数年后相继开布店、绸缎店、染坊等。再后来经营土布,南销至福建等地,北销至东三省。许氏在璜泾西市塔庙设收土布庄,在东市毛家嘴许大昌缎布店付款,后来在常熟浒浦另设收布庄。随着规模的扩大,许氏又到上海老西门设立“申庄”,专门办理运输和账务结算。
到1880年,许氏已积累了雄厚的实力。许汝贤三子楚卿即到上海调研市场。一年后,他看准了上海招商局轮船买办比较有发展前途,就决定投资此业。但需预付巨额保证金,许汝贤尽全力促成。1912年盛宣怀从日本回国,被选为上海招商局董事会主席。他赏识楚卿的办事能力,将其由轮船买办连升四级,提拔为总局总办。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外轮纷纷回国,客货运业务全由招商局独揽,业务更加兴旺,收入也大幅增加,除每月高额的工资外,每年还有利润分红。他热心于公益和慈善事业,与翁同龢有密切的交往。许汝贤二子许清卿之长女许湘嫁璜泾冯壮。冯壮早年加入同盟会,后响应辛亥革命,与俞剑华等光复太仓城。1909年11月和柳亚子等在苏州创立“南社”,他们的事迹均已收入《璜泾镇志》。
许汝贤对孙辈的教育非常重视,其孙许经伯由秀才而被推为贡生,废除科举后,他致力于家乡公益事业,被推为乡董。在许经伯时期,他除了经营绸缎庄、染坊以外,还开办轧花厂,自设发电机为轧花提供电力。其时厂房达十余间,职工有四五百人。许氏的家业对璜泾市面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7年张圣清编的《璜泾志》称此时的许氏为“许半镇”。
许经伯谈吐风雅,结交了不少文人雅士,如宝山的张公权,嘉定的胡厥文,浏河的朱屺瞻、朱恺俦等。抗日战争前,张公权任铁道部部长时,曾介绍许经伯三子许恺俦进南京铁道部工作。因其工作得力,抗战胜利后,被派往香港九龙铁道部办事处工作。
许启汾的第五代孙,年已92岁的许良图于2006年4月回许村寻根,并提供上述资料。
(三)江苏海州(连云港)板浦许氏[30]
明末清初,许纯臣自城东迁江北,再又由江北迁海州,是为迁海州一世祖。二世祖为懋祖公,三世祖为宏宗公,四世祖为士楷公。士楷公生二子,长为兆升,次为兆虎。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兆升字登三,其先歙,顺治初迁至板浦,为海州人,卒年七十有四。通达治体,尤习河事,未竟其用,在乐山撰《位卑言高录》。官南河,著《河防秘要》藏于家中。兆升生二子,长子乔林(字石华),次子桂林(字月南),住旗杆一宅。兄弟二人年少之时便有“板浦才子二许”之称,双双考取八旗教习。他们曾参与《海州志》的编辑工作,并与其妹夫李汝珍共同著成《镜花缘》一书。
其弟兆虎,字啸山,有吏才,年三十有二而卒。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兆虎为贡生,由刑部司狱任武定府知府(今山东省惠民县)。兆虎生子诏(字凤轩),凤轩育四子:菘、莲、蒸、芬。
据家庭口传,先辈自清初由许村“一本堂”迁至海州,以经营布匹为生。后涉足盐业,因掌管盐滩而定居板浦。至兆虎公一辈,子孙繁衍,赀业大起。板浦许氏自名堂号,东大街旗杆一支取名“燕翼堂”;前大门一支取名“五之堂”;后大门用“怀远堂”。前后大门规模宏大,修建考究,与《红楼梦》介绍的建筑样式十分相似。该宅第一直保存到抗日战争前期。抗战时期,因日军的轰炸而遭部分损毁。新中国成立后,本族繁衍,能人大都外出谋生。因灌云县农校扩建,至1975年前后,许氏子孙全都搬出前后大门。如今,这里已经改建为“李汝珍纪念馆”。
板浦许氏排行字(共四十字,由一世祖制定):“祖宗积德,智仁睿义忠和,子姓传芳,严致慈良敦厚。燕翼贻谋,咸沐千秋庆泽,光前裕后,攸延万亿祥麟。”(注:“震”属“燕”字辈,“重”属“翼”字辈。)
2007年5月21日,时任国家发改委高科技司司长,今为深圳市长的许勤,及其父母,族兄弟许重瑾、许重伍一行五人,回许村寻根,并提供了上述资料。2009年,许重瑾与徐渊两人决定每年捐助五万元,资助许村籍贫困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