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右后叶低密度肿块

肝右后叶低密度肿块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T平扫(图A)示肝右后叶下段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不典型者常为早期肝脓肿或慢性肝脓肿,其形态多样,多为等低密度,边界模糊。不典型肝脓肿大多为早期肝脓肿,病变部位以炎性充血、水肿为主,尚未液化形成大的脓腔。周康荣等总结不典型肝脓肿的特点并认为,脓肿边缘有时可见到周围充血水肿形成的环征,增强后脓肿边缘与肝实质呈等密度,两者分界不清,整个病灶较增强前有缩小趋势。

【病史摘要】

女,54岁。肝区不适1周。查体:体温37℃,肝肋下2指,质软,轻压痛。HBsAg(+),余肝功能指标正常。血白细胞9×109/L,血AFP正常。

【影像表现】

CT平扫(图A)示肝右后叶下段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图B、图C)示病灶整体呈轻至中度强化,以中央不均性强化为主,边缘模糊;延迟扫描(图D)病灶整体持续强化,较周围肝组织密度稍高,病灶边界相对较清晰,内部密度趋均匀,仅见两个小囊状低密度影。

【影像征象分析】

病灶强化呈缓慢逐步上升、渐进性强化的特点,且不均匀到均匀充填病灶。需考虑以下几种病变。

1.肝细胞癌 本例患者为中老年,且有明确的乙肝病史,故首先需排除肝癌。有部分肝癌(如有严重肝硬化基础的肝癌、混合型肝癌等)因门脉参与供血可表现为“慢进慢出”的强化特点,此类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延迟期其密度一般多低于正常肝组织密度。本例病灶门脉期,特别是延迟期呈高密度,无任何对比剂廓清的迹象,基本不符合肝细胞癌。

2.胆管细胞癌 好发于肝左外叶,病灶远端常可见扩张之胆管,增强后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扫描病灶常呈不均性轻至中度渐进性强化。本例表现应考虑胆管细胞癌。

3.肝脓肿 其强化特点与脓肿的时相有密切关系。典型者诊断较容易。不典型者常为早期肝脓肿或慢性肝脓肿,其形态多样,多为等低密度,边界模糊。增强后常呈“蜂窝征”或“簇形征”。小脓腔无强化。临床上常有发热病史。

4.肝血管瘤 动脉期其边缘呈明显结节状或花蔟状强化,此后向中心渐进强化,最后呈等密度改变,即“快进慢出”或“慢进慢出”。无论是平扫还是增强,血管瘤的边界均较清晰,无“晕征”或“晕圈征”。尽管本例病灶后期呈等高密度改变,但其动脉期和静脉期强化方式不支持血管瘤的诊断。

影像诊断:肝右后叶胆管细胞癌可能,早期肝脓肿不除外。

【最后诊断】

未手术及穿刺活检。随访证实:经抗感染治疗3周后复查,该病灶完全吸收、消散。

【讨论及误诊分析】

肝脓肿的病理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致病菌的毒力与机体抵抗力彼此消长,加上治疗的力度,使得各个脓腔进程快慢不一,大小不一,脓肿壁厚薄不一。不典型肝脓肿大多为早期肝脓肿,病变部位以炎性充血、水肿为主,尚未液化形成大的脓腔。周康荣等总结不典型肝脓肿的特点并认为,脓肿边缘有时可见到周围充血水肿形成的环征,增强后脓肿边缘与肝实质呈等密度,两者分界不清,整个病灶较增强前有缩小趋势。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增强后的“蜂窝征”和“簇形征”为细菌性肝脓肿特征性早期征象。

回顾分析,本例有如下两点重要征象值得加强认识:①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病灶边缘是模糊的,延迟期却边界清晰,病灶有缩小感。有学者认为这是“边缘逐渐强化征”,是早期肝脓肿的重要征象之一。其本质与周康荣理论是一致的,皆为周围充血水肿,并逐步强化所致。②动脉期、静脉期病灶内不均匀强化形态呈现“簇形征”,符合不典型肝脓肿的改变。

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有中央均匀液化坏死区、病灶周边“环征”及病灶内积气等特征性CT表现的典型肝脓肿在临床上越来越少见,而具有不典型影像表现的肝脓肿及早期肝脓肿则日趋增多。因此,对于有延迟强化的肝占位性病变,若CT上出现“边缘逐渐强化征”“蜂窝征”“簇形征”等,即使临床上没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迹象,也应考虑到不典型肝脓肿可能,应进一步MRI检查,以及同时试验性抗感染治疗并短期复查,以免不必要的手术。

(孟宪平 胡晓云 王伯源)

【参考文献】

[1]许会民,李春梁.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5,20(1):984-986

[2]齐丽萍,边 杰,程绍玲,等.不典型肝脓肿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分析.放射学实践,2003,18(11):822-824

[3]张秀丽,姜桂英,刘秀梅.肝脓肿的螺旋CT诊断.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4):198-201

[4]张 帆,张雪林,邱士军,等.CT对肝结核的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6):658-661

[5]彭旭红,张雪林,吴元魁,等.肝结核的CT诊断价值.放射学实践,2007,22(5):478-480

[6]Gabata T,Kadoya M,Matsui O,et al.Dynanmic CT of hepatic abscesses:significance of transient segmental enhancement.AJR,2001,176(3):675-679

[7]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5-56

[8]苏丹柯,谢 东,梁漱溟.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6):342-344

[9]Mathieu D,Vasile N,Fagniez PL,et al.Dynamic CT features of hepatic abscesses.Radiology,1985,154(3):749-7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