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摘要】
女,43岁。健康体检B超发现右肾囊性占位2周,无血尿、尿频、尿急等。
【影像表现】
CT平扫(图A)示右肾一直径约7cm类圆形囊性灶,病灶与肾实质交界处成“杯口征”,病灶内多个分隔,壁和分隔厚薄不均,厚度≥2mm,并可见壁结节,未见钙化。增强皮质期和髓质期(图B、图C),囊性病灶壁、壁结节和分隔均明显强化,并有持续强化。病灶在T1WI上(图D)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图E、图F)呈高信号,囊壁和不规则分隔呈相对低信号。
【影像征象分析】
右肾囊性占位灶,内多个分隔,囊壁和分隔较厚,并见壁结节。主要考虑多房囊性肾癌,需排除多房囊性肾瘤、多房性囊肿等。
1.多房囊性肾癌 囊性肾细胞癌CT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内见分隔,病变区与正常肾实质分界不清,囊壁和分隔可见局限性增厚和(或)附壁结节形成,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壁、结节与分隔皮质期即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多数为中度以上,髓质期对比剂部分退出,也可持续强化。本例与之较符合。
2.多房囊性肾瘤 多见于2个月至4岁的男童和40岁以上的女性,通常瘤径较大,囊内分隔粗细不等,有时也可见实性部分,增强扫描呈延迟轻中度强化,表现与多房囊性肾癌十分相近,鉴别难度较大。但囊性肾瘤分隔通常清晰光整,壁结节出现率低。本例有显著强化的壁结节,故不首先考虑囊性肾瘤。
3.多房性囊肿 壁多菲薄,囊液密度低且均匀,钙化多为“周边弧形”。增强后壁和房隔均无强化,本例可基本排除。但若合并感染,囊壁和间隔均增厚,有中度强化,甚至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此时与囊性肾瘤和多房囊性肾癌鉴别有难度,应结合临床症状、尿常规和细菌培养,并定期复查或行囊肿穿刺活检。
影像诊断:右肾多房囊性占位,考虑多房囊性肾癌可能性大,多房囊性肾瘤待排。
【最后诊断】
手术所见:术中触及肿瘤囊性感明显,穿刺为血性液体及坏死组织,切开囊壁见内壁凹凸不平,附有形态数目不等实质性瘤结节。
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
【讨论及误诊分析】
多房囊性肾癌是影像学和大体病理对含囊液成分的肾细胞癌的统称,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据Corica等报道,多房囊性肾癌占肾癌的6.6%,占囊性病变的9.4%,属于一种少见的肾癌类型。目前多房囊性肾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据Hartman等报道,可能的相关因素有:①肾细胞癌囊变坏死,约占多房囊性肾癌的20%,肾细胞癌囊变坏死不少见,尤其直径大于7cm者;②在单纯囊肿基础上发生癌变,约占多房囊性肾癌的10%;③肿瘤呈囊性生长;④肾癌引起肾小管或肾小动脉阻塞导致囊肿形成,当肿瘤增大时,嵌入囊肿内。
当影像学具有下列典型征象时,本病诊断相对较易:①厚薄不均匀的囊壁,伴或不伴壁结节时,厚薄不均的囊壁可能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增强扫描囊壁及壁结节有轻度以上强化。②分隔,表现为完整或不完整分隔,分隔多粗细不均,厚度多超过1mm,与囊壁交界处可呈结节状实性成分,如出现此征象,提示恶性病变可能。周康荣认为分隔厚度以1mm为界,如≤1mm且光滑,囊壁交界处无结节状增厚,则恶性机会小。③钙化,20%以上的多房囊性肾癌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形态多样,可呈点状,类环状,细条状。若钙化位于病变中心,钙化外有软组织成分则提示恶性特征。而良性囊性病变的钙化,多为弧线形位于囊肿边缘,钙化外再无病变软组织成分。④静脉癌栓、肾门区域淋巴结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当出现其中之一时诊断会更明确。
另有一些征象对本病诊断有帮助:①病变的大小,病变较大时,可表现出较多的恶性征象,但当病变较小时,恶性征象可不明显,此时鉴别诊断困难,需密切随访复查;②囊内容物,密度多不均匀,隐可见片状“悬浮物”,为碎屑或出血,增强后无明显强化;③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大多数多房囊性肾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但也有部分包膜完整、境界清楚,此时需结合其他征象综合分析。
回顾分析,本例影像学表现虽较典型。仍有两点需提醒:①有时壁结节较小,特别是小于8mm的微小结节,在轴位图像上可能未显示或显示不清,因此对肾囊性病变特别是多囊性占位须常规做容积扫描,行多平面重建,可发现囊壁形态、厚度、小壁结节等更多信息,以避免漏诊多房囊性肾癌;②特别需注意的是,即使间隔厚薄不均的多房囊性病变无壁结节或无软组织密度影,不要轻易认定囊性肾瘤的诊断,因为有一部分多房囊性肾癌可以不出现壁结节和软组织影,一部分多房囊性肾癌则是由囊性肾瘤恶变所致,在恶变的早期可未见明确的壁结节,所以即使影像学上提示典型的囊性肾瘤表现,也要建议定期复查或穿刺活检。
(王均干 姜建威 方向明)
【参考文献】
[1]朱 利,戴景蕊,石景胜.囊性肾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2):141-143
[2]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78-1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