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右胫骨骨干溶骨性破坏伴钙化性软组织占位性病变

右胫骨骨干溶骨性破坏伴钙化性软组织占位性病变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此病灶定性为恶性肿瘤。本例病变位于骨干,软组织肿块较大,故不考虑骨纤维肉瘤。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大侵袭性及破坏性。本例骨破坏范围较广,病变源自骨内而非受压浸润,与上述不符。因此,对于症状轻,X线或CT发现以软组织肿块为主,伴有骨质破坏和肿块内钙化的要考虑到滑膜肉瘤的可能。

【病史摘要】

男,34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右小腿中下段红肿、疼痛不适,行走困难,予以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后患者又感胸背部疼痛,伴有胸闷,无胸痛咳嗽,无咯血。在当地医院治疗,查胸部CT示左肺占位性病变;右小腿CT示右胫腓骨下段骨质破坏;骨ECT示全身多发性反应性骨形成活跃;右小腿肿块穿刺活检示小细胞癌;考虑左肺癌多发骨转移,按肺癌化疗3个疗程,复查胸部CT示左肺病灶进展。随转来本院诊治。

【影像表现】

右胫腓骨正侧位X线平片(图A、图B)示右胫骨中、下段多发虫蚀样溶骨性骨破坏,局部骨皮质破坏融解消失,见层状不连续骨膜反应(Codman三角)及较大软组织肿块。CT平扫(图C、图D)示胫骨破坏区溶骨破坏较彻底,破坏区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骨膜反应明显并破坏,较大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包绕病骨约1/2的周长,其内见点、条状高密度钙化影。踝关节及腓骨未见异常。

【影像征象分析】

本例特点包括:虫噬样溶骨性骨质破坏伴Codman三角及软组织肿块,合并肺部肿块。因此,此病灶定性为恶性肿瘤。此外,如何理顺肺内肿块和骨破坏的关系是定性诊断的关键。

1.骨转移瘤 多发于骨松质及血液微循环丰富处,故长骨转移瘤多位于两端,呈虫噬状、筛孔状、融冰状骨破坏,无膨胀感,骨皮质可受累,软组织肿块较少或较小。尽管本例有肺部肿块,但根据骨破坏的影像表现,不太支持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2.骨纤维肉瘤 好发长骨两端,常见部位是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中央型瘤组织多位于骨髓腔内,周围型表现为皮质外软组织肿块。骨纤维肉瘤为完全性溶骨性破坏,很少有新骨形成,骨膜反应轻,即使是周围型,其软组织肿块也较小,大者很少见。本例病变位于骨干,软组织肿块较大,故不考虑骨纤维肉瘤。

3.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多为原发性,少数为继发性,多见于成年人。继发者多继发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慢性骨髓炎、骨梗死及骨损伤等。本例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相似发病部位,骨质破坏的影像表现也有相似之处,骨干病变以虫蚀状、大块或膨胀性的骨质破坏为主,远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较大软组织肿块是其特点之一,点状钙化多见,偶可有层状骨膜反应和Codman三角。因此,本例需考虑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4.横纹肌肉瘤 是20岁以下人群软组织中最常见的肉瘤,分为胚胎型、腺泡型及多形型,后两型多见于下肢。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大侵袭性及破坏性。CT表现为与长骨长轴一致的较大软组织肿块,向周围侵袭性生长,周围肌间隙模糊消失,肿块内可见钙化,周围骨质、血管可被侵犯,但以软组织肿块为主,骨破坏多为后期改变,范围较小,呈受推压、浸润和破坏表现,骨膜反应少见,呈层状、花边状,Codman三角罕见。本例骨破坏范围较广,病变源自骨内而非受压浸润,与上述不符。

5.滑膜肉瘤 是一种具有向滑膜组织分化的恶性肿瘤,以年轻男性多见,下肢多于上肢,多发生于关节附近。CT表现为边界较清的分叶状肿块,可早期就侵犯邻近骨,致骨质破坏及骨膜增生,也可仅存于软组织,其间可见钙化灶,可出现远处转移。本例除发病部位离关节稍远,影像表现与之相仿。

影像诊断:右小腿恶性肿瘤,考虑:①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②滑膜肉瘤。

【最后诊断】

右小腿肿块第二次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滑膜肉瘤。

【讨论及误诊分析】

滑膜肉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15~30岁为最多,男多于女,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症状主要为疼痛、肿块及活动受限。好发于关节旁。CT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或模糊,其间可见沙粒状、斑点状或不定型钙化灶,邻近骨骼可发生局限性侵蚀或弥漫性大块骨破坏,并可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血行性转移,最常转移的部位依次为肺和骨。关节旁的滑膜肉瘤常越过关节,侵犯数骨,以此较易与其他肿瘤鉴别。

回顾性分析:首先,因本例发病部位离关节稍远,故未首先考虑滑膜肉瘤,事实上,滑膜肉瘤并非全起源于滑膜,可来自其他结构,包括关节囊、黏液囊与腱鞘;其次,滑膜肉瘤中约有50%与骨接触,侵犯骨骼的占21%~36%,且贴近骨干生长的滑膜肉瘤更易早期出现骨破坏;再者,滑膜肉瘤软组织肿块中钙化出现率较高,约1/3的滑膜肉瘤可出现不定型钙化。因此,对于症状轻,X线或CT发现以软组织肿块为主,伴有骨质破坏和肿块内钙化的要考虑到滑膜肉瘤的可能。MRI进一步检查对本病诊断有帮助。T2WI软组织肿块内有被低信号间隔分割的卵石样高信号,增强T1WI卵石样高信号不强化或轻度强化,而间隔呈网格状明显强化,较具特征性。

(方向明 翟晓东 陈宏伟)

【参考文献】

[1]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骨关节CT和MR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5-271

[2]Hermann G,Klein MJ,Abdelwahab IF,et al.Synovial Chondrosarcoma arising in synovial chondromatosis of the right hip.Skeletal Radiol,1997,26(6):366-369

[3]刘国荣,黄尧生,蓝博文,等.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1,10(2):83-85

[4]段建国,张继军.成人下肢横纹肌肉瘤的X线表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2):143-144

[5]段庆红,赵震奇.滑膜肉瘤影像学表现的再探讨.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3):236-240

[6]Murphey MD,Walker EA,Wilson AJ,et al.From the Archives of the AFIP:Imaging of Primary Chondrosarcoma: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Graphics,2003,23(9):1245-12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