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切忌在出现视物模糊眼底出血后再到眼科诊治,可能为时已晚,会影响到预后。
糖尿病可以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眼底病变、白内障、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等。最常见而且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患者会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其失明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5倍。
●发病机制:糖代谢紊乱是发生糖尿病眼病的根本原因。
■由于糖代谢紊乱,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的损害,最终导致视网膜一系列病理改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的主要病理改变有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失常,血管周围细胞凋亡和血管基底膜增厚。
■视网膜动脉是终末血管,相互间无吻合支,眼部组织极易受缺血的影响,发生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易引起视网膜病变。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也可加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的改变。
●临床表现
■早期:糖尿病患者主诉闪光、视力减退及眼前有黑色漂浮物。
■中期: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和视盘上出现广泛的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力严重减退,晚期及严重者,将最终导致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斑、视网膜静脉增粗或成串珠样改变、白色或黄色的硬性渗出、边界不清的白色或灰白色棉絮斑、新生血管、纤维增生、视网膜及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红变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够及早发现糖尿病,并稳定有效地控制好血糖的话,可以避免或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不可逆的损害,现有的药物、激光、手术等治疗方式也只是以控制病情不再进展为目的,为患者保存一定的有效视力或一定程度上使视力得到有限的改善。因此,等到出现视网膜病变之后再治疗,往往已经晚了,定期检查、积极预防才是上策。
糖尿病患者预防视网膜病变,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去做:
■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得不好可造成眼底视网膜反复出血,视盘和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视力会受到严重损害,并最终导致失明。
■控制血压——高血压可加重眼底血管病变,具有显著增加眼底出血的可能性,病人必须把血压控制在130/85mmHɡ以下
■控制血脂——脂质在视网膜黄斑上蓄积,易引起中心视力丧失而导致失明。
■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如果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速视网膜出血。
■饮食忌高脂、高糖、辛辣刺激食物。控制饮食,尽量保持血糖正常。戒烟,以避免因吸烟而加速血管硬化。
■定期做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和眼底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开始眼科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眼科检查。如果眼底正常而且血糖控制良好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及时就诊,以后每个月检查一次。
■合理用药:对眼底病变已发展到中期的病人,应积极鼓励他们改用胰岛素治疗,以求获得最佳疗效,延缓病情的进展,甚至使其视网膜病变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
目前,使用羟苯磺酸钙(多贝斯、导升明)可以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带来的危害,抗氧化药物可减轻视网膜缺氧,从而延缓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速度。
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六味地黄丸等,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功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使用维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对病情的控制也有很大帮助,不少中西药在止血和促进眼底血块吸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激光治疗,对眼底病变较重的病人,可采用激光治疗。激光可以凝固出血点,并可封闭新生血管,效果较好。
■手术治疗:当眼内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可行玻璃体切割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