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已公认糖尿病为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达20%~40%,其中以脑梗死者为主,占7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42.2%,脑出血仅占6.7%,脑栓塞少见。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4.5倍,病死率也升高;但糖尿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病率较低,为非糖尿病患者的半数以下。在发病年龄上,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人群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10~20年,因此,对临床上发病年龄较轻的脑血管病患者应警惕糖尿病存在的可能性。
●发病机制:糖尿病性脑病的发病有多方面原因: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包括脑微血管屏障功能改变、血-脑屏障转运功能改变、脑微血管神经递质活性改变以及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糖尿病代谢紊乱,如高血糖、低血糖、高渗透压、酮症等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其中以反复低血糖发作的影响最明显。
●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多数起病缓慢,常于睡眠中或休息时发病,数小时或2~3天内达高峰,其具体症状与梗死血管的供血区相关,症状进展缓慢或快慢不等,不同程度地出现偏瘫偏盲、一侧身体感觉障碍、失语、失读、失写、共济失调、眩晕、听觉障碍、眼震等。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与病灶部位有关,症状轻或基本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梗死综合征(如:单纯运动性偏瘫、单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瘫等),多数可完全恢复。但若反复发作,可出现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综合征、血管性痴呆等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部某一区域发生短暂的供血不足,导致其相应功能发生短暂的障碍,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多在数分钟到1小时,其临床症状与缺血的大脑区域功能有关,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无后遗症,常反复发作,而反复发作后则可形成器质性损害。
●治疗
■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病情进展并发症及预后。在脑梗死急性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内,静脉输入含葡萄糖的溶液时,应在葡萄糖液中加入胰岛素,胰岛素的剂量依血糖浓度而调整。必须注意的是:血糖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病情,血糖过低,可造成低血糖昏迷、脑水肿。
■如果被诊断为脑梗死时,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如下: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防治压疮等并发症。
溶栓治疗:起病3小时或6小时内为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可予以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或东菱克栓酶。治疗期间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防治脑水肿:脱水、降低颅压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灌注。利尿药可选用呋塞米静推。亦可选用甘油果糖、七叶皂苷等。应慎用甘露醇,以免诱发急性肾损害。糖皮质激素少用或不用为佳。
控制血压:可选硝酸甘油静滴,降压避免过快、过低,以免加重缺血,尤其应注意尽量避免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或肌注利血平等药物降压。
改善微循环,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用药:①抗凝降纤治疗,用于溶栓后辅助治疗,可选用低分子量肝素制剂、藻酸双酯钠、降纤酶等;②抗血小板药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等;③活血化淤用川芎嗪等。
改善脑细胞代谢:酌情选用脑细胞活化剂(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银杏制剂。
其他治疗:应注意降血脂、抗感染以及防治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后应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治疗,以降低致残率。
■如果诊断为脑出血,您需要知道并注意:糖尿病合并脑出血者应尽量减少搬动,给予脱水降低颅压治疗,控制血压,酌情给予止血药,常需根据CT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
■一级预防:即防发病。注意饮食、运动以及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并定期体检,在专科医师或药剂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二级预防:即防止复发加重。建议定期检测是否存在高凝状态、有无尿微量白蛋白以及有无神经功能病变等,这些有助于预测和及早发现脑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一过性脑缺血者(TIA)及可逆性脑缺血(RIND)者应及早治疗以免发展为完全性卒中。此外,应坚持长期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以及采取合适的抗凝治疗,防止脑梗死复发。
■三级预防:即防治并发症及减少致残和死亡。在正确诊治糖尿病脑梗死基础上,尽早进行康复治疗,适当予以脑细胞活化剂以减少减轻后遗症、残疾和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