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治疗新进展

药物治疗新进展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注射剂用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合用,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该药能改善B细胞功能,降低血压,显示出了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能。这种集多种疗效于一身的特点是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所不具备的。

随着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与认识,许多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不断问世。与目前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相比,新型药物具有了一些新的潜在的治疗作用。例如,胰高糖素样多肽-1类似物具有一些新的作用靶点,它可以延缓胃排空抑制胰高血糖素升高,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及胰岛B细胞数量等,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亮点。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药可以减少胰高糖素样多肽-1的分解,增加其血液浓度,显示对型糖尿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目前此类药物在国外已经开始使用,包括我们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在内的国内数家医院已开始给患者进行临床试用,预计1~2年内国患者可以广泛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在我国也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手段。

胰高糖素样多肽-1

胰高糖素样多肽-1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生理性多肽,它能够根据体内葡萄糖水平高低,按需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素的拮抗激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发挥降糖作用。然而,人体产生的GLP-1很不稳定,很快就会被体内的二肽基肽酶Ⅳ(DPP-Ⅳ)降解,因此若使用天然GLP-1降低血糖,需持续静脉输注或持续皮下注射,所以不能方便地运用于病人。因此制药公司开发出了胰高糖素样多肽-1的长效类似物或二肽基肽酶抑制药运用于临床。下面对几种已研发的药物进行介绍。

●艾塞那肽(Exenatide):艾塞那肽是首个在国外获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胰高糖素样多肽-1类似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注射剂用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已在美国上市,其缓释型注射剂Exenatide LAR正在研制中。

艾塞那肽通过降低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而良好地控制血糖,并能使HbAlc维持在理想水平。艾塞那肽只在血糖水平较高的时候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在临床研究中该药还能降低大部分患者的体重。其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合用,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艾塞那肽禁用于对其过敏的患者。它不能用来替代胰岛素治疗,故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的治疗;也不推荐晚期肾病或严重肾损伤的患者使用。对于晚期肾病接受透析的患者胃肠道的副作用明显。妊娠期患者禁用。

●利拉鲁肽(Liraɡlutide):利拉鲁肽(Liraɡlutide,NN2211 NNC901170)是天然存在的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性质稳定,口服1日1次。

该药能改善B细胞功能,降低血压,显示出了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能。而且,与其他大多数抗糖尿病药物相比,利拉鲁肽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这种集多种疗效于一身的特点是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所不具备的。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体重。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轻到中度,多为暂时性最多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恶心。此药有望近期在国内上市。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药(DPP-Ⅳ抑制药)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药类降糖药属于非胰岛素治疗药物,能针对2型糖尿病的2种主要缺陷: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障碍发挥作用。

●西他列汀:西他列汀(Januvia,sitaɡliptin)是第一种通过提高机体能力控制血糖水平的新型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每天只需服用1次。

作为一种全新的药物,它的作用主要有:

●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缓和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能减轻肝脂肪变,能显著降低肝脏的重量,调节机体脂代谢,减少肝三酰甘油和循环中三酰甘油的含量,使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也显著降低。

■对胰岛形态和胰岛B细胞数量的影响:能减少B细胞凋亡,使B细胞数量增加。

从疗效及其药代学各方面来看,西他列汀有较多优势,是很好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不适合治疗1型糖尿病。与目前易增加体重及引起水肿的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相比,它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磷酸西他列汀/盐酸二甲双胍复合片:磷酸西他列汀/盐酸二甲双胍(Janumet)复合片含有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药西他列汀和胰岛素增敏药二甲双胍两种成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作为饮食和运动的补充,该药被批准用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或西他列汀未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但不适于治疗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Saxaɡliptin(Onɡlyza):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药Saxaɡliptin,在初步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对于其他一线抗糖尿病药物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该药与二甲双胍联用的疗效强于二甲双胍单用,可改善血糖的控制水平。同二甲双胍一样,不会产生体重增加以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2型葡萄糖转运子钠(SGLT-2)抑制药

钠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s)的作用在于将葡萄糖“泵”进细胞。Dapaɡliflozin是葡萄糖钠吸收转运蛋白-2(SGLT-2)抑制药,通过阻止葡萄糖的再吸收而降低血糖水平。Dapaɡliflozin可能于2010年在国外获得上市许可。

胰岛素增敏药

●PPAR-α,γ双重激动药:目前PPAR-α,γ双重激动药还处于临床研究中,初步研究显示它不但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而且还能改善脂质代谢过程,包括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改善脂蛋白比例。

PPAR-α,γ双重激动药主要有Tesaɡlitazar,Muraɡlitaza等。许多研究发现,Tesaɡlitazar呈剂量依赖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异常血糖和血脂,从而减轻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至于PPAR-α,γ双重激动药是否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则有待深入研究和观察。

■Muraɡlitazar

Muraɡlitazar现已完成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各项试验工作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具有明显减轻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肝脏三酰甘油的聚集、抑制内脏脂肪形成的作用,并可以增强肝脏、肌肉以及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该药一天一次的给药方式也很方便,现厂家已向美国FDA申请将该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上市,正在接受调查、审核。

●PPAR-δ受体激动药:PPAR-δ受体激动药GW501516已证明可降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使分离的鼠骨骼肌游离脂肪酸的氧化明显增加。

●巴格列酮:巴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药,其在体内作为一个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2γ部分激动药,与现有的降糖药相比,巴格列酮具有更好的疗效,不引起患者体重变化,而且有每天只服一次的优点;此药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胰岛素治疗新进展

●胰岛素给药新途径——吸入给药,有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近年来,胰岛素制剂的研发越来越受国内外医药界的关注并在吸入给药、口服给药和无针头注射给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吸入给药及口服给药制剂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吸入给药时,肺表面积大且渗透性好,故肺成为胰岛素给药的理想途径。通过吸入给药能有效地释放大分子药物,这些药物可到达肺深部的肺泡,在此可被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现有主要的经肺吸入胰岛素释药系统有Exubera胰岛素释药系统和AERx胰岛素糖尿病治疗系统。目前人们对吸入胰岛素有可能带来的肺纤维化的顾虑已逐渐减少,但由于研发费用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问题,现研发吸入胰岛素的公司均停止了进一步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