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大妈的故事
故事1 2004年12月,王大妈来到了乳腺门诊,她说6年前在右乳腺的外侧发现了一个肿块,约2厘米,去县医院检查大夫说是增生没有什么大问题。5年半的时间肿块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半年前,因为一些家事生气后,肿块开始生长,渐渐右乳房感觉胀痛。门诊就诊时,右乳外侧肿物约6厘米,右腋下三个淋巴结,最大直径3厘米,经穿刺细胞学证实右乳和腋下都有癌细胞。
王大妈非常吃惊,怎么都不相信自己患了癌症,说那个东西已经有6年了,一直都没事,怎么突然就成了癌呢?我这辈子没做什么亏心事,心地善良、性格开朗、家里也没有得癌的,怎么我就得癌了呢?在大夫及家里人的劝说下,王大妈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积极地配合治疗。
根据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指南,患者首先接受了化疗,目的是使肿瘤缩小,利于切除。术前化疗也称新辅助化疗。经过国外严格的临床试验证实,对于肿块较大的患者,术前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利于外科切除,还能消灭微小的转移灶,降低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
这里解释一下治疗指南。治疗指南是指针对某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权威的专家组成小组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提出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治疗指南有国外和国内两种。正规的肿瘤治疗需要按照指南进行,同时也需要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按指南要求进行治疗是不行的,医生单纯依靠指南缺少临床经验也同样不能很好地治疗患者。
王大妈经过4个疗程的紫杉醇加表阿霉素的化疗乳腺上的肿瘤从6厘米缩小到2厘米后转入外科进行了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转移6/12,呈轻度治疗反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化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肿瘤对化疗药物不太敏感。
因为王大妈在第一周期化疗后,白细胞即下降至1.0×109/升,即一般说的1 000以下,为了保证能够按期按计划接受化疗从而确保抗肿瘤疗效,在使用西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般称为升白针)的同时,配合健脾益肾汤药,患者顺利完成了术前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和术后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因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患者又接受了术后辅助放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