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按渗出物成分不同可对其基本疾病作出判断。引起心包炎常见的原因有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如风湿病、尿毒症和心肌梗死等)。
(一)特发性心包炎
为心包炎的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心包炎的1/3,其病因不清,作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可由病毒、毒素或变态反应引起。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有发热、胸骨后疼痛(积液所致)、听诊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和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特发性心包炎是一种纤维蛋白性炎症,其病变程度不同可形成浆液纤维蛋白性或纤维素性出血性炎。镜下观,心包腔内有纤维蛋白渗出,心外膜充血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此型心包炎约1/3的病例可复发,心包脏、壁两层粘连,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二)感染性心包炎
1.病毒性心包炎多数病毒感染(主要是柯萨奇病毒)除可引起心肌的炎症外,也往往引起心包的病变,其临床表现和病变与特发性心肌炎相似,并常有钙化,形成钙化性缩窄性心包炎。
2.结核性心包炎常由肺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及胸膜结核直接蔓延或借淋巴道、血道播散至心包,临床上发病隐匿,有时不易发现原有的结核病灶。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约占所有心包炎的70%。结核性心包炎多呈浆液性、纤维蛋白性炎,心包腔内有中等量或大量积液,纤维蛋白渗出沉积而变浑浊。镜下观,心包腔内可见纤维蛋白、浆液渗出,伴有结核结节形成。如以浆液渗出为主,渗出物可完全被吸收;如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不被完全吸收,可发生机化、粘连,形成缩窄性心包炎。自采用抗结核治疗以来,过去结核病典型的心包钙化已不多见。
3.化脓性心包炎由于细菌感染的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化脓性心包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此型心包炎常继发于菌血症、败血病或脓毒血症,由血行或淋巴道侵入心包,偶尔系败血症先引起心肌脓肿再破溃入心包。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等。
多为纤维蛋白性化脓性炎症,常导致心包积脓,病变可累及心肌。肉眼观,整个心外膜表面被较厚的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覆盖。
(三)胶原病性心包炎
1.风湿性心包炎(见第一节风湿病)
2.狼疮性心包炎约50%病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心包,病变表现为纤维蛋白性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症。镜下:心外膜结缔组织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偶见苏木素小体。狼疮性心包炎亦常伴发狼疮性心内膜炎。
(四)尿毒症性心包炎
此种心包炎多见于慢性尿毒症晚期。透析疗法问世以前,他的出现表示预后不良。
本型心包炎是排泄性心包炎。当肾功能障碍时含氮代谢产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引起心包、消化道黏膜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这些器官毛细血管的损伤,纤维蛋白渗出。
此型心包炎为纤维蛋白性炎症。急性期,肉眼观,在心包表面形成绒毛状的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镜下观,心外膜结缔组织内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心包腔内大量纤维蛋白渗出。之后,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被肉芽组织取代而呈绒毛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