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大的社屋——许氏族谱的它

最大的社屋——许氏族谱的它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9-2 许村社屋一览表许村最早的社屋是富昇大社,位于今之河前。富昇大社是许村的祖社,直到清道光十七年前,它还是许村东西二支的共同社屋。从南宋景定到清道光十七年这近六百年间,这座社屋一直为村人的祭祀之所。道光十七年许村发生了特大洪灾,河流改道,本位于升溪右岸的社屋被洪水冲毁,基址成为河滩。社屋中的菩萨和槊刀也被冲走。因祖社旧址已成河滩,根本无法在原址上重建。它位于东升村,为许氏东支十门所共有。
社屋简介_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

《许氏族谱》的村落图上标出的社屋总共有8处,它们分别是:河前的“古富昇大社”、金村的“上升社”、前溪的“富溪社”、东升的“东升大社”、环泉的“富昇大社”、楼下的“合溪社”、青山头的“富资社”及西沙的“富资社”,基本上是一村一社屋。其建筑格式都是二进三开间,中间一天井,门前都有一个与之面积相当的广场。它们在数量上是仅次于祠堂的公共祭祀建筑(见表9-2),目前仅存“东升大社”和青山头的“富资大社”。

表9-2 许村社屋一览表

许村最早的社屋是富昇大社,位于今之河前。《许氏族谱·墓道宫室桥梁考·富昇大社》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升溪之右,本里之祖社也。肇建于南梁大同二年(536),迄宋景定甲子岁(1264),幼学公[3]同族许文伟等修葺,有石刻记文可考。东西二族春祈秋报,岁时崇祀焉。”《许氏族谱》载有《富昇大社碑记》一文,碑记作者为许文伟,他凭借社屋遗址上的一块断碑了解到这间社屋的由来:“实以南梁大同二年肇创,时太守任公厌世腥膻,避地于此”,因“里人敬之深,思之切,德以祠像”,“太守讳昉,字彦昇,故社稷以‘富昇’名”。富昇大社始建于南梁大同二年,因新安太守任昉隐居于此,并在这里推广桃花稻而深得百姓爱戴。故而将他的画像供奉于社中,并以他的字来命名这个社屋。富昇大社是许村的祖社,直到清道光十七年(1837)前,它还是许村东西二支的共同社屋。

“自南梁而至五代,及圣宋承亿万斯年之统,迄今七百三十二纪,祀中间累经修葺,皆因陋就简,而丹圮暨茨之涂,则未也。嘉定己卯(1219)尝一补罅矣,今才四十五载,风雨震凌,蓁莾荒秽,几露天而祀焉。”到南宋景定甲子年(1264),历经七百三十二年的社屋虽经多次修葺,但总是因陋就简,以至于到了几乎是在露天祭祀的地步。故而许文伟等倡导重修,“自九月二十八日鸠工,至腊月二日成基址”,历经两月,大功告成。“向仍旧贯也,独瓦堆鳞甲,垣壮金城,神像居中垂正笏,特与前异。”社屋的朝向仍与原来相同,不同的是房顶盖了屋瓦,四周砌起了坚固的墙垣。室内正中的墙壁之上,挂着的手持簪笏的任公神像。这段文字还透露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在南宋景定甲子之前,即从536年到1264年的七百三十二年间,富昇大社其实是一座泥墙草顶的茅草屋。景定甲子之后,这座社屋才改成砖墙瓦顶。

从南宋景定到清道光十七年这近六百年间,这座社屋一直为村人的祭祀之所。道光十七年许村发生了特大洪灾,河流改道,本位于升溪右岸的社屋被洪水冲毁,基址成为河滩。今天所见遗址已在升溪的左岸。社屋中的菩萨和槊刀也被冲走。七公菩萨[4]被冲到高阳桥下时,被前溪村人打捞上岸;槊刀被冲到种福厅前时,被种福厅人打捞起来。后来它们就分属于打捞者。因祖社旧址已成河滩,根本无法在原址上重建。后来各村就陆续建起了自己的社屋。可以说许村的大多数社屋都是在道光十七年以后建的。前溪的富溪大社建于道光二十三年,建成之后,七相公就一直被供奉在这里。“东升大社”是清光绪年间许氏东十门新建的,是许村现存最大的社屋。它坐西朝东,宽14米,进深17米,面积约为210平方米。它位于东升村,为许氏东支十门所共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