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镜技术使病理学对疾病的认识从组织、细胞水平深入到细胞内超微结构水平,极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电镜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高压电镜等,这里介绍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也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电镜技术。电镜在病理诊断中,主要用于一些肿瘤的鉴别。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镜技术使病理学对疾病的认识从组织、细胞水平深入到细胞内超微结构水平,极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通过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常可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分化程度,从而补充了光学显微镜的不足。电镜分辨率高,可达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的100万倍,在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上远优于光镜,但由于观察范围小,在观察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方式,以及在判断良、恶性肿瘤上均有不如光镜之处,因此,必须结合光镜的观察和其他诊断方法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电镜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高压电镜等,这里介绍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也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电镜技术。

电镜在病理诊断中,主要用于一些肿瘤的鉴别。不同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分泌颗粒、细胞器及细胞表面结构等数量及分布情况,有助于识别不同类型的肿瘤,特别是分化较差的恶性肿瘤的组织起源。

(一)分泌颗粒

1.黏液颗粒若分化较低癌细胞中出现黏液泡,说明其来源于能产生黏液的上皮。胃型胃癌的黏液颗粒含有低密度的黏液,且有一个高电子密度的负位核样体;前列腺癌细胞中可看到前列腺颗粒,呈溶酶体所特有的多形外观。

2.黑色素小体在不能确定为未分化癌或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的病例,若电镜下发现瘤细胞内有此小体,则为黑色素瘤。

3.APUD颗粒为有单层界膜的内分泌颗粒,常见于以下几种肿瘤:①类癌。在前肠类癌(胃、十二指肠、胸腺及支气管),此类颗粒小而致密均匀,主要分泌组织胺;中肠类癌(空肠、回肠、阑尾及右半结肠),颗粒大而多形性,密度均匀,含有5-HT;后肠类癌(左半结肠及直肠),大圆形颗粒致密均匀。见到癌细胞内有类癌颗粒,可以区别类癌与低分化腺癌。②胰岛细胞瘤。α颗粒为有致密圆形核心及薄层亮晕的颗粒,见于胃肠或胰腺的胃泌素瘤;β颗粒为有晶体砖块状核心,外有亮晕的颗粒,见于胰岛素瘤。根据以上颗粒可区别恶性胰岛细胞瘤及低分化胰腺癌。③嗜铬细胞瘤。有两种颗粒,一种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中等电子密度,周围有窄的壳带,具有肾上腺素的生化特性;另一种颗粒小,呈空泡状,并有一致密偏位核心,具有去甲肾上腺素的生化特征。④垂体腺瘤。依据分辨颗粒的大小,形态差异,结合免疫组化及临床表现,可以区分来源不同的各种垂体腺瘤。⑤甲状腺髓样癌及甲状旁腺腺瘤。均可见小圆形、质地致密的颗粒。⑥肺燕麦细胞癌和卵巢类癌。其颗粒小而十分致密。

(二)细胞器及细胞其他结构

1.粗面内质网由腺上皮细胞及合成蛋白质机能旺盛的细胞来源的肿瘤,粗面内质网均很丰富或较丰富,如肝细胞肿瘤富于粗面内质网且结构异常,常排列成指纹状或同心圆状,有的扩张成囊状,囊壁有乳头状突起,内分泌腺肿瘤的粗面内质网常短小呈多层排列。

2.微丝分化差的瘤细胞观测到有桥粒和张力原纤维,说明其为鳞状细胞癌,对区别低分化鳞癌与腺癌有很大意义。由肌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细胞内可见有肌微丝,在平滑肌肿瘤除了细丝外尚有致密体。

3.线粒体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胞质中均可见大量线粒体,其他细胞器极少,线粒体形状不规则,有的如哑铃状。

4.微绒毛肠型胃癌的微绒毛中心有微丝组成的轴心,并可延伸至细胞质内,借此可与胃型胃癌区别。胆管癌及胆囊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呈分支状,间皮瘤表面可见密集细长的微绒毛,借此以区别低分化癌及肉瘤。

5.基板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团块周围常可见基板包绕。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周围一般无基板。神经鞘膜瘤及平滑肌瘤周围常可见外板包绕。

6.桥粒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间均可见到桥粒,以鳞癌最显著。其他腺上皮、移行上皮及肝细胞等来源的肿瘤细胞间可见发育较差的桥粒。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细胞间桥粒极少,有时很难找到。

除以上结构外,肿瘤细胞中还可见到其他细胞器及结构,如核糖体、糖原、纤毛等,但特异性不大。

电镜除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应用外,临床上也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如肝活检制成超薄切片,可根据肝细胞内病毒颗粒大小,分布部位等鉴别肝炎病毒的类型;肾穿刺活检制成超薄切片,可观测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的部位、基膜变化的状况、上皮细胞足突的融合情况等,以此可对肾小球肾炎做出分类,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