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颅内压监测,不仅可以决定治疗方法以及对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估,而且可以判断预后。是观察颅脑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改变可在颅内疾患出现症状之前。
1.测压方法
(1)脑室内测压:经颅骨钻孔后,将硅胶导管插入侧脑室,然后连接换能器,再接上监护仪即可测颅内压。
(2)硬膜外测压:将压力换能器放置于硬膜外,避免压迫过紧或过松,以免读数不准,此法感染较少,可长期监测,但装置昂贵,不能被普遍应用。
(3)腰部蛛网膜下腔测压:即腰椎穿刺法,此法操作简单,但有一定危险,颅内高压时不能应用此法,同时颅内高压时,脑室与蛛网膜下腔间可有阻塞,测出的压力不能代表颅内压。
(4)纤维光导颅内压监测: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监测仪器。颅骨钻孔后,将传感器探头以水平位插入2cm,放入硬脑膜外,此法操作简单,可连续监测,活动时对压力影响不大,常被采用。
正常成人平卧时颅内压为 10~15mmHg(1.33~2kPa)
轻度增高15~20mmHg(2~2.7kPa)
中度增高20~40mmHg(2.7~5.3kPa)
重度增高>40mmHg(>5.3kPa)
2.适应证
(1)重度颅脑外伤、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包括脑室内出血或破入脑室)、静脉窦血栓等出现以下一种情况:①GCS 8分以下;②低血压(收缩压<90mmHg);③CT所显示中线移位或脑沟消失。
(2)进行性颅内压升高的患者,侧脑室插管测定压力有利于诊断,必要时可引流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脑水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呼吸障碍及动脉压的急剧增高、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等。
(3)颅脑手术后,颅骨骨瓣复位不当或包扎过紧,颅脑手术后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或因术后疼痛引起颅内压变化,此时进行颅内压监测有重要意义,可根据压力变化波形,判断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
(4)使用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的患者,包括重症颅脑损伤或其他原因,可根据颅内压改变及血气分析数据进行参数调整。
3.影响颅内压因素
(1)PaCO2:PaCO2下降时,pH升高,脑血流量减少,颅内压下降。PaCO2增高时,pH下降,脑血流和脑容量增加,颅内压增高。脑外科手术时,如用过度通气方式降低PaCO2,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颅内压降低。但若PaCO2过低,致使脑血流量太少,则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导致脑水肿,其损害加重。
(2)PaO2:PaO2下降至50mmHg(6.65kPa)以下时,脑血流量明显增加,颅内压增高。如长期有低O2血症,常伴有脑水肿,即使提高PaO2至正常水平,颅内压也不易恢复正常,PaO2增高时,脑血流及颅内压均下降。
(3)其他方面影响:气管内插管、正压通气、咳嗽、喷嚏均可使颅内压升高,颈静脉受压,也能使颅内压升高。颅内压与体温高低有关。体温每降低1℃,颅内压下降5.5%~6.7%,其他还有血压,颅内压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