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药物可分为: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②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③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
还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药理作用】
●青霉素:青霉素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等,也可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以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青霉素尚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基本相同,供肌内注射,对敏感细菌的有效浓度可持续24h。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轻症感染。
苄星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本药为长效制剂,肌内注射120万U后血中低浓度可维持4周。本药可用于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及扁桃体炎,预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本药亦可用于治疗梅毒。
青霉素V对酸稳定,可口服。抗菌作用较青霉素为差,适用于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本类药物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对青霉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但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者除外)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单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则不宜采用。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的抗菌谱较青霉素为广,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本类药物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氨苄西林为广,抗菌作用也增强。除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本类药物均可为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水解失活。阿莫西林中毒量>250mg/(kg·d);青霉素中毒剂量>4000万U/d。
【诊断要点】
●确切的用药史。
●临床表现
(1)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毒性反应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出现神经症状和精神改变。剂量愈大,毒性愈大。
椎管内注射所致的毒性反应:小剂量注射一般为暂时性头痛、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内蛋白及细胞数增高。较大剂量椎管内注射可引起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并有抽搐、发绀、惊厥、昏迷、呼吸和循环衰竭等症状;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此外,也可表现弛缓性瘫痪、感觉异常、发热等。
青霉素所致中毒性精神病:多数发生在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后,口服青霉素也可发生。可分为两种类型:①急性、短暂性的精神失常:常于注射青霉素后立即发生,甚至发生在注射时,病人有濒危感、幻觉,可伴胸闷、定向力丧失、视觉障碍、感觉异常、失语等;但无血压降低现象。一般在数分钟至小时内自行消失。发作后数日,病人尚有软弱、疲乏、头晕等感觉。②另一类型的精神病反应,发生在注射青霉素后,表现为忧郁症、类偏狂反应及幻觉等,也可有癔症样发作和自杀趋向,持续时间较长,长者可达数月,但可恢复正常。
(2)其他毒性反应:因制剂不纯,含有杂质,注射后可以引起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周身酸痛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出血、凝血时间和血块收缩时间延长,血管脆性增加,出现紫癜,或发生肝炎、肝坏死等;普鲁卡因青霉素肌内注射误入血管,可以发生大量的微小肺栓塞,引起虚脱、抽搐,甚至突然死亡;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钠血症或高钾血症等。
(3)过敏性休克:为青霉素过敏反应最严重的类型。不论何类制剂、剂量多少、任何途径给药均可发生。甚至身体触及青霉素粉末,或闻到青霉素气味均可致过敏性休克。此型反应多在用药后2~4min内出现,偶有半小时后发生,个别病人于数小时后始出现症状,也有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2~20d后)始出现此类反应。发病甚急,呈闪电样,主要表现有:①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气管痉挛和肺水肿引起,病人诉胸闷、心慌、喉堵塞感、呼吸困难等;②循环衰竭症状:冷汗、面色苍白、发绀、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④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和其他皮疹等。其他尚有腹痛、恶心、腹泻等。一般经积极抢救,大多在数小时至1d内恢复正常。如所用为长效制剂,一次休克复原后,尚可继发第二次休克。
(4)皮肤过敏反应:皮疹一般在用药后7~12d出现,也可短至半小时或迟至数周发生,停药后多于数日内消失,也可持续数月。皮疹表现可有红斑、猩红热样疹、麻疹样疹、玫瑰糠疹、斑丘疹、出血性紫癜等。局部接触或应用所致的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湿疹、丘疹,也可出现荨麻疹或发展为剥脱性皮炎。
(5)药物热:潜伏期多在1周左右。多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型,其特点为:①应用青霉素后感染得到控制,但体温恢复正常后,又有发热;或应用后体温较前增高。②患者虽有高热,而一般情况较好,停用药物后,发热迅速消退。
(6)血清病型反应:此种反应多在用药7~12d内发生,也可短至3d或长至3周。多表现为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皮肤瘙痒,可伴有发热、面部水肿、腹痛、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粒细胞增加、暂时性蛋白尿等。严重时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因窒息或脑水肿致死;也可因耳咽管水肿发生暂时性耳聋。
(7)其他过敏反应:①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呕血、血性黏液便(过敏性结肠炎)。②心血管系统:偶有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此类病变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产生的冠状动脉壁水肿而造成心肌缺血所致;也可发生心包炎以及动脉炎或小动脉炎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③光感性皮炎:接受青霉素类治疗过的患者,日光照射后,暴露部皮肤有红、肿、热、痛,出现水泡、渗液,以至表皮和结缔组织坏死等。
●实验室检查:该药理化鉴别试验阳性。
【急救措施】
●立即停药。
●静脉输入葡萄糖液,利尿,促进药物排泄。
●脑脓肿腔内注射青霉素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
●对出现精神症状者,可用巴比妥类或地西泮等。
●颅内压增高时可脱水治疗,给甘露醇或山梨醇等。
●肝损害者可用护肝药及维生素类。
●肾损害者可考虑应用皮质激素类。
●抗休克治疗。
【特别提示】
●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过敏试验。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毒要揽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