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呋喃类抗菌药()

呋喃类抗菌药()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临床应用的呋喃类药物包括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和呋喃西林。误服大剂量呋喃类药物可引起急性中毒。呋喃坦啶能抑制谷胱甘肽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故用药过量或对本类药物敏感者,在用药后可出现一系列毒性反应。婴儿由于其红细胞的酶系统尚未成熟,应用本类药物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药理作用】

国内临床应用的呋喃类药物包括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和呋喃西林。误服大剂量呋喃类药物可引起急性中毒。吱喃类药物口服后吸收良好,呋喃坦啶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90%),大部在组织内破坏,血中浓度较低,主要由肾排出,小部分由肾小管重吸收。肾功能减退时排出减慢,代谢产物可蓄积。呋喃类药物有阻抑乙酰辅酶A的作用。呋喃唑酮对人体单胺氧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呋喃坦啶能抑制谷胱甘肽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故用药过量或对本类药物敏感者,在用药后可出现一系列毒性反应。其毒理主要是刺激胃肠道及损害神经系统、心脏、肝及肾等。婴儿由于其红细胞的酶系统尚未成熟,应用本类药物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诊断要点】

●有应用或大剂量误服本类药物史。

●临床表现

(1)呋喃坦啶急性中毒: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嗜睡、肌痛及周围神经炎等。24~48h后出现尿少、甚至无尿、电解质紊乱等急性肾衰竭表现。亦可有黄疸及肝大等。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出现溶血性贫血。

(2)呋喃唑酮急性中毒:可有恶心、呕吐、烦躁、嗜睡、抽搐、昏迷、尿少而色深黄、肝及脾大。

(3)呋喃西林急性中毒:轻者仅有恶心、呕吐等,重者可有肢体感觉异常、肌无力、幻视、幻听、谵语、躁狂、迫害妄想及癫样发作等神经精神症状。亦可有黄疸及肝大等。

●实验室检查:该药理化鉴别试验阳性。

【急救措施】

●误服者立即催叶、洗胃、导泻。

●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或10%葡萄糖液1000ml、以促进药物排泄。

●早期患者应用二琉基丙醇100~150mg肌内注射,每日1~2次,7~10d为1个疗程。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及地塞米松等,可达到消除炎性反应,减轻轴索水肿及降低触突传导闭的作用。

●对症处理: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者要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掌握“量出为入”的原则,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护心脏,保护肝,供给足够热量,防止并发症等。必要时行血液透析。

【特别提示】

●禁用于对呋喃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在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时应用呋喃妥因可发生溶血性贫血,故新生儿不宜应用。成人患者缺乏此酶者也不宜应用。

●哺乳期患者服用本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大剂量、长疗程应用及肾损害患者可能发生头痛、肌痛、眼球震颤、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

●呋喃妥因服用6个月以上的长程治疗者偶可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应严密观察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停药。

●服用呋喃唑酮期间,禁止饮酒及含乙醇饮料。

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复合制剂中毒要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