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灰黄霉素()

灰黄霉素()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毒途径及机制:大剂量误服可致急性中毒。24h内16%的药物自粪中排出,由尿中排出不及12%。其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肝及血液系统等,并可刺激胃肠道。尿液中出现蛋白。神经系统常见症状有头痛,发生率约10%。灰黄霉素与双香豆素类合用时可抑制其抗凝作用;与镇静药或抗组胺药合用时,疗效降低。

【药理作用】

中毒途径及机制:大剂量误服可致急性中毒。口服后4~6h血浓度达高峰,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皮肤、肝、脂肪及骨骼肌含量较高。本药在肝破坏。24h内16%的药物自粪中排出,由尿中排出不及12%。其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肝及血液系统等,并可刺激胃肠道。

【诊断要点】

●有大量误服本药物史。

●临床表现: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激动、失眠、精神错乱、心动过速、黄疸、肝大及尿少等。

●实验室检查:该药理化鉴别试验阳性。周围血可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尿液中出现蛋白。血中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升高等。

【急救措施】

●停药。

●一次大剂量口服者催吐、洗胃、导泻。

●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促进药物排泄。

●有精神兴奋者可用地西泮等治疗。不宜选用对肝有损害的镇静药。

●护肝治疗,可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

●对症治疗。

【特别提示】

●本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肝酶异常等,一般停药后消失。还可出现口干,舌痛等。神经系统常见症状有头痛,发生率约10%。

●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疲劳。极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炎、精神错乱、晕厥、眩晕、一过性视盘水肿等。

●周围血象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治疗开始时应每1~2周做周围血象检查,长期用药者应每2~4周检查一次。

●约30%的患者服药后可发生皮疹,表现为荨麻疹、剥脱皮炎等,也可出现麻疹样损害及光敏反应。

●偶可发生血尿和管型尿,可出现卟啉代谢异常。

●动物实验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可以降低灰黄霉素的吸收,导致血浆中药物水平偏低。灰黄霉素与双香豆素类合用时可抑制其抗凝作用;与镇静药或抗组胺药合用时,疗效降低。

(王 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