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宿主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微生态平衡。当宿主、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导致微生态平衡失调,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就会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宿主发病。微生态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1.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药或放射治疗等,可造成宿主免疫功能降低,从而使一些正常菌群在原寄居部位穿透黏膜等屏障,进入组织或血流,引起局部组织或全身感染,出现各种病态,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2.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正常菌群由原来的正常定居部位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非正常定居部位,从而引起宿主致病。如当拔牙时,寄居在口腔的甲型链球菌可侵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大肠埃希菌从原寄居的肠道进入泌尿道或手术时通过切口进入腹腔、血流等而引起各种临床感染。
3.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不仅与人体保持平衡状态,而且菌群之间也相互制约,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当某些因素导致正常菌群中细菌的种类以及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时,称为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导致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后,大多数正常菌群被杀灭或抑制,而原处于劣势的少数菌群或外来耐药菌趁机大量繁殖而致病,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如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白假丝酵母菌引起假丝酵母菌病等。若发生二重感染,除停用原来的抗菌药物、选用合适类型的药物外,亦可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协助调整菌群类型和数量,加快恢复正常菌群原生态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