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病预防法对隔离的规定

传染病预防法对隔离的规定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地点与健康人群分开,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和传播。这样便于治疗、管理和消毒,既有利于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隔离(isolation)是将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地点与健康人群分开,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和传播。这样便于治疗、管理和消毒,既有利于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根据不同传染病传播途径及传染强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隔离方法。

1.严密隔离 适用于传染性强或传播途径不明的疾病所采取隔离措施。如鼠疫、霍乱、肺炭疽、SARS等烈性传染病。要求患者住单人房间(同病种可住一室),室内物品力求简单并耐消毒,门口挂有醒目标志,关闭门窗,禁止陪伴和探视患者;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换鞋,注意手清洗和消毒;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敷料等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室内采用单向正压通气,室内的空气每日消毒1次,地面及距地面2米以下的墙壁、家具用消毒液每日擦洗1次,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其一切用物应严格消毒。

2.呼吸道隔离 适用于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所采取的隔离方法。如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要求:同种患者可住一室,关闭门窗;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室内喷洒消毒液或紫外线照射;患者口鼻、呼吸道分泌物经消毒后方可倒入专用下水道或焚烧,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

3.消化道隔离 适用于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食具、手及水源,并经口引起传播的病症所给予的隔离方法。如甲型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要求:同种患者可住一室;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换鞋,护理不同病种的患者应更换隔离衣,并消毒双手;患者的餐具、便器、呕吐物、排泄物须严密消毒;病室地面、家具每日消毒液喷洒或擦拭;病室应有完善的防蝇和蟑螂设施。

4.接触隔离 适用于病原体经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的传染病所采取的隔离方法。如破伤风、炭疽、狂犬病等。要求:同种患者可住一室;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皮肤有破损者,避免伤口换药及护理,必要时戴手套。患者用过的物品和敷料应严格消毒。

5.昆虫隔离 适用于病原体通过蚊、虱、蚤等昆虫传播的疾病所进行隔离的方法。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等。要求:病室应有严密的防蚊设备;虱传播的疾病,患者要洗澡、更衣并经灭虱处理后方可进入病室。

传染病的隔离期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期而定。

(宋新文 马立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