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原因

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原因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胎儿期储存不足:孕母维生素K缺乏或经胎盘转运不足,胎肝内储存量低;母孕期服用抑制维生素K代谢药物阿司匹林、四环素、磺胺类等,导致生后维生素K缺乏。放射免疫法可直接检测非羧化的凝血酶原,证实维生素K缺乏与否。经应用维生素K或输新鲜血,反应良好,更有助于诊断。另外,孕妇产前两周及新生儿后期乳母常规补充维生素K1可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 含量。

新生儿期或小婴儿期,由于各种原因至体内维生素K缺乏,在临床上以消化道、颅内及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

【病因】 由于维生素K缺乏,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力低下而引起自发性出血性疾病。

1.新生儿早期

(1)胎儿期储存不足:孕母维生素K缺乏或经胎盘转运不足,胎肝内储存量低;母孕期服用抑制维生素K代谢药物阿司匹林、四环素、磺胺类等,导致生后维生素K缺乏。

(2)进食少,摄入不足:乳类含维生素K少,初乳中几乎不含维生素K,故以母乳喂养儿多见。

(3)初生时肠道无菌或应用抗生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维生素K合成不足。

(4)新生儿,尤其是未成熟儿胆汁中胆酸含量低,不利于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

2.新生儿后期和小婴儿期

(1)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补充,2~3个月后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2)生长发育过快,导致维生素K相对缺乏。

(3)慢性腹泻或肝胆疾患影响肠道吸收维生素K,以及肝功能损害,造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合成障碍。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出血,可分为早发型、经典型和晚发型。

1.早发型 生后24h内发生出血,可有颅内血肿,颅内、胸腔内或腹腔内出血。

2.经典型 多于生后2~3d发病,早产儿可晚至生后2周内发病。多为自发性缓慢持续性渗血,常无其他症状,但若出血不止或突然大量出血,致贫血、休克,乃至死亡。最常见消化道,表现呕血或便血,其次为皮肤出血,多见于产时受压处,可为瘀点、瘀斑或血肿,此时外伤或手术常渗血不止,颅内出血、胸腔、腹腔出血较少见,一旦发生则须重视。

3.晚发型 生后2周至数月婴儿期发病,颅内出血多见,突然出现搐搦、昏迷或急性高颅压征象,可伴有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出血,一般无发热或感染,预后不良。

【辅助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多延长至正常对照时间的2倍以上;凝血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放射免疫法可直接检测非羧化(即无凝血活性)的凝血酶原,证实维生素K缺乏与否。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年龄、母乳喂养史、突然出现出血等情况应首先考虑本病,测定血小板及出血时间正常,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即可确诊。经应用维生素K或输新鲜血,反应良好,更有助于诊断。脑脊液检查可资鉴别,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此外尚需与血友病、应激性溃疡及其他出血性疾病鉴别。

【治疗及预防】 诊断成立后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出血重者可输新鲜全血或血浆,有休克者可加大剂量快输,出血停止后,应视病情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本病预防极为重要,凡孕妇应用抗癫药、抗凝药或抗结核药者,产前应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K13~5d;生后常规肌内注射维生素K15~10mg可有效预防颅内出血的发生。另外,孕妇产前两周及新生儿后期乳母常规补充维生素K1可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 含量。

(张文选 冯 敏)

【思考题】

1.母乳喂养的优点有哪些?如何合理进行母乳喂养?

2.牛乳喂养的缺点有哪些?如何正确调配全牛奶?

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临床上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何临床特点?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指标有哪些?

4.简述小儿肥胖症的定义及常用诊断指标。

5.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6.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机制。

7.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各期的特点。

8.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治疗。

9.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典型发作有哪些类型?

10.简述锌缺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11.简述维生素K缺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