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徽派建筑的砖瓦的种类

徽派建筑的砖瓦的种类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徽派建筑的用材主要就是砖、瓦、木、石这四大类,其次就是石灰、红泥、油漆等。大小“三六九”的选用,可能与建筑的规格有关系。许氏统宗祠的规格应当高于民宅。3.望砖许村称上望砖、开砖,是铺设在屋顶椽子之上的长方形青砖长。(三)木许村的建筑用材主要是依托本地盛产的杉木和松木。真正全用白果树作为材料的“百果厅”,是非常少见的。
建筑用材_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

传统徽派建筑的用材主要就是砖、瓦、木、石这四大类,其次就是石灰、红泥、油漆等。

(一)砖

1.青砖

青砖的规格各个时期有所不同。民间以青砖厚、宽、长的寸数为依据,把不同尺寸的青砖命名为大小“三六九”和“二五八”。康熙年间修建宗祠用的就是大“三六九”,同期还有小“三六九”,它的长为36厘米,宽为18厘米,厚为10厘米,重11.5公斤。大小“三六九”的选用,可能与建筑的规格有关系。许氏统宗祠的规格应当高于民宅。所以它用的就是大“三六九”的青砖,而普通民宅只能是用小“三六九”的。大小“二五八”的具体规格分别是:大的长为35厘米,宽为16厘米,厚为9.5厘米,重9.25公斤;小的长为29.5厘米,宽为15厘米,厚为7厘米,重6.3公斤。

各窑厂或房主为了区别自己的砖与别的不同,还要在砖的侧面打上印记。有的印记为图案,或有双菱形,或为双钱形,有的干脆打文字。

另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青砖。做檐口和刷横排用的衬砖,它的形制一般为:长24.2厘米,宽14厘米,厚3.9厘米,重2.25公斤。还有一种是做门楼用的水磨青砖,俗称“掌壁砖”。它有方砖和弧形砖两种。方砖的尺寸一般为:长23.2厘米,宽12厘米,厚4厘米,重1.95公斤。弧形砖因门的宽度不同,尺寸也略有不同。水磨青砖所有青砖中品质最好的一种。

2.墁砖

墁砖根据铺设的楼层的不同,又分为地墁砖和上墁砖。地墁砖是铺在底层地面上的方形青砖。它的边长一般为36—40厘米,厚度在4厘米左右,重10—11公斤。一般铺于厅堂和房间,厨房则以普通青砖代之。它有正铺和斜铺两种方式。官宦之家的大厅其及家族的祠堂可以正铺地墁。普通民宅只能斜铺。修建时,先在待铺的地面上用10—15厘米厚的细沙将地面整平,然后再将地墁砖铺上,以桐油石灰黏合勾边,其缝隙宽度仅2毫米。铺成以后就形成了由青砖白线构成的几何图案,大方美观。因为铺设要求的精密度很高,所以事先要做出精确的测算,尤其是边角处的特殊用料,然后再到窑厂订烧。

上墁砖是铺设在二层楼板上方形青砖。它的形制比地墁砖要小些。明大观亭上的方砖尺寸为:边长24.5厘米,厚3.2厘米。它的作用主要是防火,当然也兼及挡灰和美观的功效。但它却增加了楼板的承受力。另外在二楼以地墁来防火,作用不大,因为火源一般都在一楼,如果一楼真的起火了,二楼肯定保不住。所以,这是一种很不经济的一厢情愿的做法。清中叶以后,这一做法基本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楼板上再加一层天花板,并在两层之间铺设一层草纸。这样二楼有人走动时灰尖几乎不会从楼板上落下来。因为其实惠而美观,很快得以普及。

3.望砖

许村称上望砖、开砖,是铺设在屋顶椽子之上的长方形青砖长。它的形制更小,常见的开砖长、宽、厚度大约分别为21厘米、12厘米、2厘米,重0.9公斤。因其太薄,为了防止变形,工匠们在制砖坯时,常以两块为一组为,中间不完全锯断,留下1厘米的粘连。出窑定型以后,再由砖匠在铺设时用砖刀轻轻一敲就可分开。

以前,做工考究的建筑都要先在椽子上铺上一层开砖,而不将屋瓦直接铺在椽子之上。它的作用主要一是用来托住屋瓦,增加瓦的稳固性,以达到防漏的目的;二则也能起到隔热和装饰的功效。

(二)瓦

1.小青瓦

小青瓦是徽派建筑的标志性建材之一,分为板瓦、滴水瓦、沟头瓦、花头瓦等品种。板瓦常见有大小两种规格,大瓦的大头弧长22厘米,小头弧长19厘米,长19.5厘米,凹深4厘米,厚1厘米,重0.65公斤。小瓦的大头弧长21.9厘米,小头弧长18.5厘米,长17厘米,凹深4厘米,厚1厘米,重0.5公斤。板瓦用于大面积覆盖,可铺设成底瓦、盖瓦两种形状以利排水。底瓦(沟瓦)以小头向沿口,凹面朝上组成沟槽叠放在屋面望砖上,盖瓦与底瓦方向相反凸面朝上覆盖在两沟瓦之间。

2.合沟瓦

它是一种专用瓦,主要用在上下堂和厢房分水的交汇处。因其间距较大,普通板瓦无法充当沟瓦,所以它的形制较大,长为29厘米,宽为22厘米,厚为3.6厘米,重1.3公斤。因为它只作底瓦,所以过水面光滑,而背面则较粗糙。

3.滴水瓦与沟头瓦

滴水瓦是在一张沟瓦头上加上“如意状”滴水唇,与沟瓦成30度斜面,便于把雨水抛得更远。沟头瓦又称虎头瓦,上绘虎头图案,用于盖瓦前部,与盖瓦成90度角,封住两沟瓦垄,防止鼠雀在瓦垄内做窝。花头瓦是在一张盖瓦的凸面上头加一扇形边带锯齿花纹图案,盖在重叠沟头瓦上。

4.脊瓦

它主要用于屋脊与风火墙顶部,就是用板瓦筑“脊筋”和“盘龙”,在其上密密站竖瓦脊,有的不做瓦脊而是用砖做成空花砖脊。

(三)木

许村的建筑用材主要是依托本地盛产的杉木和松木。杉木用于柱子、板材和屋椽;松木一般只能用于做横梁。因为松木在半干半湿的环境下最容易腐朽,许村有句俗话精当地概括出了松木的这一特性,说松木是“干千年,湿千年,半干半湿半来年”。所以它不能用来做与地直接接触的柱子,加之其材体笔直粗大,抗压强度大,是用于凌空的横梁和椼条的理想选材。作为柱子选材对象的还有柏树和白果树(银杏)。这两种用料一般都是象征性的,主要是取其与“百”谐音,寄寓“长命百岁”、“百世其昌”之意,一般只用在厅前两根柱子上。真正全用白果树作为材料的“百果厅”,是非常少见的。

制作格子门和窗户的用料就较为考究,常见的主要有柏、梓、椿、杉、白果、榧树等,这些木材除了质地优良以外,还便于雕刻。

(四)石

许村建筑所用的石材大都是选自本地盛产的白麻石(石英砂岩),它是一种整体性好、耐腐蚀抗风化的优质石材,其次是“黟县青”(黟县产黑色大理石)和“茶园石”(淳安产火山凝灰岩),极少采用红麻石(红色砂岩),因为它不耐腐蚀,易风化。

石材在徽派建筑中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墙脚、门框、墙角石、台阶、天井、柱础、地伏等。墙脚的地下部分用石不考究,开采出来即可用,有的甚至直接选用河中较大的鹅卵石。但露出地面的部分就需要石匠凿成方正平整的长条,俗称“石条”或“石线”。“石线”大都采用白麻石,长度都在2米左右。墙脚上部一般要铺设两层以上的“石线”。这样才能保证墙体受力的均衡。门框选用的石料除了白麻石以外,还有黟县青。大门是一座宅子的面子,所以除了精致的门楼以外,石门框也含糊不得。它须选用大块且无瑕疵的石料,再经过凿、铲、磨等步骤才能完成。门柱的大小一般为:长230厘米,宽32厘米,厚18厘米。门框锁宽度一般为193厘米,高61厘米,厚18厘米。天井的阶沿石(特指靠上堂中间的一块)是整个建筑中最大的一块石料,它的大小取决于宅子开间的大小,一般的阶沿石的尺寸为:长329厘米,宽58厘米,高13.5厘米,重330公斤。另一较大的石材就是地伏,尤其是中隔门下的地伏,它要求与阶沿石一样长,一般不允许拼接。

这样的大型石材都是石匠在石场用手工剖出来的。为了减轻运输的压力,它们都必须在石场加工好以后,才运到工地来安装。柱础的体积较小,选材较为容易,但雕凿的工夫却不在少数。墙脚石就是立于墙体四个拐角处的一种石材,高度在150厘米左右。因拐角处容易产生碰撞,尤其是路口的拐角,所以用石材代替青砖是为了增加墙角的牢度。另外还有标界的作用,有的甚至还在墙脚石凿出“××墙脚”的字样来加以明示。最后就是用于铺设天井和院落的石板,它只需取正后,凿出一个光面即可。

(五)石灰、红泥与油漆

石灰的主要用途是粉墙。“磨甲”是粉墙工艺中最为讲究的一种。它要用灰板在墙面上磨出不规则的花纹来。这样做出来的墙面非常牢固,就是拆了房子,石灰还是和青砖粘在一起。民国十二年(1923),“磨甲”的价格是每一平方丈洋1.5元。祁氏与砖工曹明德的合同中这样记道:“淘浆磨甲到顶,议每方计洋一元五角。”

红泥主要用于砌墙,一般都要和一些石灰以增加牢度。有的房子甚至用桐油和石灰来砌墙。这种做法成本太大,一般只用来砌门楼和铺地墁。油漆一般用于厅堂、门窗和格子。讲究一些的还包括屋梁和屋椽。民国十二年,一幢三间两供厢约90平方米的房子油漆总价约为洋110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