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缝合术后,神经纤维末梢每日再生延伸长度为1~2mm,而距肢体近端的神经再生速度比远端的相对要快些。神经再生恢复的进度可根据叩击试验进行判断,即在吻合处远端叩之有放射感或叩击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的发生部位逐渐向远端延伸。相反,如果不出现放射痛则表明神经再生受限。另外,倘若在神经吻合处触及到局部增生隆起,质地较硬,则多提示吻合口瘢痕形成较多,阻碍再生的神经纤维向远端生长,如同假性神经瘤。神经损伤部位距离支配的组织越远,再生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其到达指(趾)端的肌肉、皮肤等终末器官常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一)运动功能的恢复
神经完全损伤,其所支配的肌肉即麻痹,肌肉组织逐渐萎缩,并被纤维组织所替代。这种变化过程与肌肉体积大小有关,肌肉愈小,纤维性变的过程愈短,功能恢复也差,如手内在肌多为尺神经支配,尺神经损伤修复后恢复较差。
与其他组织损伤后的修复不同,神经愈合后短期内没有功能,必须经过神经纤维从近端向远端的再生过程。随着受损的运动神经纤维再生,冲动传递到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才可逐渐出现肌肉的随意收缩,进而随着时间的累积肌力才能得到恢复。
神经损伤后,被支配肌肉麻痹,主动运动丧失。而与麻痹肌肉相拮抗的肌肉功能正常,在其收缩牵拉作用下,运动失去平衡,麻痹肌肉的肌腹被拉长,肢体形成特殊的畸形。例如,因为桡神经支配所有的伸腕肌及伸指(拇)肌,桡神经损伤后由于伸肌麻痹而屈腕、屈指(拇)肌的牵拉而呈现垂腕、垂指畸形。尺神经麻痹后出现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的爪形指畸形,以环指及小指明显。正中神经损伤后多表现拇指腕掌关节旋后畸形。因此,手术后应立即固定患肢并且及时调整位置,并且进行被动运动以防止畸形和挛缩。经过神经缝合、移植或者移位手术后的肌肉收缩,由于神经的方向或定位错误而常常表现为集团化运动(mass movement)形式,肌肉失去各自固有和独立的功能,拮抗肌群不能协同合作完成运动。这种运动紊乱尤其多见于臂丛神经损伤,神经麻痹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发生收缩,也可见到尺神经麻痹后引起小指外展畸形,成为康复治疗的一个问题。
(二)感觉功能的变化
手部感觉十分灵敏精细,尤其是手掌到指尖,为人体最重要的感觉部位,除了一般的痛觉、触觉、温度觉以外还具有实体感觉,其可分辨物体的质地。神经损伤后手部的感觉功能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程度。当叩击试验检测神经纤维再生推移到达手部后,手部的感觉开始逐渐恢复,其中以痛觉恢复最先,其次是温度觉,触觉恢复在最后(以30Hz振动觉、移动性触觉、恒定性触觉、256Hz振动觉为顺序)。在恢复早期可出现感觉异常、感觉过敏现象。根据非正常感觉和再生的神经纤维数量不同,从感受器传入大脑皮质的向心性刺激的质和量发生变化,中枢对此的分析也做出相应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