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要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积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继发脑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常随原发疾病严重程度而波动,不包括非内脏器官的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如高血压所致的精神障碍,手术后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一)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又名肺脑综合征,为重度肺功能不全而造成缺氧和CO2潴留,从而造成代谢紊乱,引发精神神经障碍。导致严重肺功能不全的疾病,如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结核及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均可引发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是慢性肺部疾病引起脑缺氧,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从而发生脑水肿,导致精神症状。
【临床表现】 ①头晕、耳鸣、不安、淡漠等前驱症状;②数小时至数日后出现间歇性意识障碍,由嗜睡、朦胧至谵妄状态,甚至昏迷;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癫发作、扑翼样震颤、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征、颅内高压症等。动脉血CO2分压增高,O2分压减低,pH降低。脑电图为弥漫性θ波及δ波。
【治疗原则】 ①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②改善缺氧状态,纠正酸中毒,减轻或消除脑水肿;③禁用麻醉药和催眠药,慎用吩噻嗪类药;④兴奋者可选用适量地西泮口服或肌内注射。
(二)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又名肝脑综合征。严重肝病,如暴发性肝炎、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晚期均可导致精神障碍。肝为人体重要解毒器官,肝功能严重失调,使氨基酸代谢紊乱,血氨和脑脊液中氨增多,影响脑的代谢和功能,其他中间代谢产物蓄积是产生精神障碍的机制。
【临床表现】 ①早期以情绪改变和行为异常为主,如迟钝、少动、寡言、兴奋、躁动不安;②嗜睡,呈现睡眠倒错现象,随之朦胧、谵妄状态,最后昏迷;③慢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多缓慢进行,多出现人格及智能障碍,却少有意识障碍;④神经系统可见扑翼样震颤、肌阵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和痉挛发作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氨增高,脑电图以θ波为基本节律,意识障碍加重,基本节律为δ波或出现典型的三相波。
【治疗】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禁用麻醉、催眠和吩噻嗪类药;③对兴奋者,可给予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或副醛。
(三)心源性脑病
心源性脑病,又名心脑综合征,是指由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所致的精神障碍。各种心脏病导致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而使脑血流量减少是其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①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脑衰弱综合征;②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时,常出现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③严重病例可出现意识障碍和片段的妄想。
【治疗】 ①积极治疗心脏病,防止心力衰竭;②应用丹参制剂改善脑微循环;③对兴奋或幻觉妄想者,可给小剂量奋乃静、阿普唑仑、地西泮,必要时慎用氟哌啶醇,4~8mg/d,短疗程口服。
(四)肾性脑病
肾性脑病,又名尿毒症性脑病,是指由各种急、慢性肾衰竭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病机制可能与内毒素的积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脑内葡萄糖和氧代谢障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导致脑水肿有关。
【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疲劳、精神运动迟滞和情感淡漠。慢性肾衰竭的精神症状:①早期为脑衰弱综合征,少数患者为幻觉妄想状态、类躁狂状态、抑郁状态;②慢性肾衰竭时出现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人格改变;③严重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由嗜睡至谵妄状态,最后昏迷;④神经系统常见全身痉挛发作,可见扑翼样震颤、手足抽搐、瘫痪等。脑电图基本节律减慢,广泛慢波、额部阵发慢波、癫发作波。
【治疗】 ①积极防治原发病,预防肾衰竭;②慎重用药,以免在体内蓄积。③对兴奋、躁动不安者,宜用地西泮、水合氯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