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癌症所致的精神障碍

癌症所致的精神障碍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癌症是指机体内某种体细胞失去正常的调节控制,不断繁殖,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障碍,并常侵犯临近组织或转移到远离部位的一组疾病。癌症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除以心理机制为主引起的功能性情绪、认知障碍外,癌症还可直接浸润或转移于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晚期并发感染,引起循环和代谢障碍;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等也是产生神经精神障碍的原因。有调查显示,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5%、48%。

癌症是指机体内某种体细胞失去正常的调节控制,不断繁殖,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障碍,并常侵犯临近组织或转移到远离部位的一组疾病。癌症患者在发病前后所致的精神障碍并不少见,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长期置身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接种致癌病毒小鼠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对癌症患者的调查发现,在发病前常有紧张生活因素,如长期焦虑、被压抑的愤怒、绝望、悲伤等负性生活事件。此外,癌症患者多有一定的性格特点,如敏感、多疑、急躁、被动、依赖和内向等。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发展之间的机制推测可能有以下3个方面。

1.不良的情绪因素改变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使大脑电场不断产生短路,发出错误的密码指令,导致细胞突变而致癌。

2.心理应激引起内分泌变化,从而抑制了防癌所必需的免疫反应。

3.长期、消极的情绪可损害下丘脑功能,从而降低了免疫功能。癌症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除以心理机制为主引起的功能性情绪、认知障碍外,癌症还可直接浸润或转移于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晚期并发感染,引起循环和代谢障碍;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等也是产生神经精神障碍的原因。

【临床表现】

1.精神障碍 ①适应性反应。是一种应激反应,大致有5个阶段,首先是震惊、怀疑和否认,以后出现抱怨和悔恨,接着就是无奈接受并希望尽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抑郁最常见。后期患者才能比较客观、理性地面对现实,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训练。②情绪反应。包括恐惧、焦虑、愤怒、怨恨、悔恨、敌意、抑郁、失望或绝望等。有调查显示,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5%、48%。③抑郁。有报道发生率为70%~80%,其中有6.2%患者有自杀企图,主要原因有绝望、疼痛折磨、经济困难、家庭支持度低、家族自杀遗传史等。④焦虑。焦虑和抑郁常同时存在,此时抑郁症状常被焦虑症状掩盖,而自杀的危险性更大。⑤急、慢性脑病综合征及脑局部定位症状。

2.神经症状 视癌肿侵及的部位而定,统称为癌性脑病。

【治疗】 ①积极抗癌治疗。根据癌症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抗癌药物治疗。②心理、社会和家庭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加强对长期躯体治疗的依从性,而且可以借助良性的心态积极影响癌症的病程和预后。心理治疗的重点应放在纠正患者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减轻或消除悲观和恐惧,学会对生活应激采用恰当的应对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