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的供血较丰富,动脉来源主要有发自椎动脉的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以及来自节段动脉的椎间动脉脊膜支(图1-32,图1-33)。
图1-32 脊髓血供示意图
1.脊髓前动脉 大多是双侧椎动脉终端支的连续,很少由一侧的椎动脉终支发出而形成。自起始部位沿延髓的腹侧面向下走行,逐渐向中线靠拢汇合形成一条脊髓前动脉,位于脊髓前正中裂纡曲下降,供应脊髓全长,沿途接受6~8支前根动脉。在下降过程中有2个分支,一支绕脊髓向后与脊髓后动脉的分支吻合,形成动脉冠。另一支又称沟动脉,进入前正中裂后,左右交替进入脊髓,穿过白质前连合,分布于脊髓灰质的前柱、侧柱和后柱基底以及白质的前索和侧索深部。在颈段,脊髓前动脉每1cm发出5~6条沟动脉,每支沟动脉供血范围0.4~1.2cm2,约占脊髓横断面的2/3。
图1-33 脊髓动脉示意图
2.脊髓后动脉 发自椎动脉内侧或小脑后动脉,左右各一,沿脊髓后外侧沟下降,沿途接受5~8条后根动脉,在后根的侧方进入脊髓,分布于后索和后柱,供应脊髓后1/3部分。
3.节段性动脉 脊髓的节段性动脉有许多来源,根据部位不同,可发自椎动脉、颈深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或骶中动脉。在颈部,主要为椎动脉的分支沿脊神经经椎间孔进入椎管,但第6、7对颈节段性椎间动脉来自颈胸干的颈升动脉,第8对颈节段性动脉通常发自颈肋干的要支颈深动脉。节段性动脉在通过椎间孔时开始分叉发出前、后根动脉。发出节段性动脉的血管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吻合支。颈段的椎动脉、颈升动脉、颈深动脉和枕动脉就吻合成一个枕下十字动脉吻合,这对保证颈脊髓供血,特别是对保证颈膨大的血液供应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脊髓血供的自我保护结构。
4.前根动脉 沿脊神经前根达脊髓正中裂,分为升支和降支,与相邻前根动脉的降支和升支吻合,并同脊髓前动脉相延续。该连结形式使得动脉供血方向呈节段性,两个来源不同分布区的移行带血流方向相反,供血最差。其中有1~9支较大的为腰骶膨大动脉(又称大前根动脉或Adamkiewicz动脉),起自胸7到腰3的范围之内,以胸9最常见,左侧为多;另有一支次大的为颈膨大动脉,起自颈4到胸4范围之内,以起自颈8者最多。这两支根动脉是脊髓的重要供血动脉,一旦损伤或闭塞,可造成截瘫。
5.后根动脉 达脊髓后外侧沟时,在后根丝的侧方与前根动脉一样,分为升支和降支,同相邻的降支和升支吻合,延续为脊髓后动脉。
6.动脉冠 脊髓前动脉和节段性动脉发出的脊髓前支吻合而成脊髓前正中动脉,沿脊髓前正中裂走行,粗细不一,有时偏离中线,成环或双重。由脊髓前正中动脉发出一系列的中央支,进入前正中裂,交替进入脊髓左侧或右侧,分布于灰质前柱、侧柱、中央灰质和后柱底部以及前外侧索的深部。脊髓后动脉与节段性动脉脊支发出的脊髓后支吻合而成的脊髓后外侧动脉,在后外侧沟处多围绕脊神经后根根系形成丛状,分支供应脊髓后柱和后索。脊髓外侧表面软膜内,脊髓前正中动脉和脊髓后外侧动脉间,还有许多横行的吻合动脉,称动脉冠,由此分支供应前外侧索的前部。脊髓下端,脊髓前正中动脉变细,向下延续为终丝动脉,并在脊髓圆锥处向侧方发出圆锥吻合动脉,向后连于脊髓后外侧动脉。
7.脊髓的静脉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静脉,即位于前正中裂的脊髓前正中静脉,后正中沟后方的脊髓后正中静脉以及沿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走行的2条脊髓前外侧静脉和2条脊髓后外侧静脉。脊髓前面有6~11条前根静脉,后面有5~10条后根静脉,分别同上述静脉相吻合形成软脊膜静脉丛。后根静脉回收后索、后柱和一部分侧索的静脉血,前根静脉通过沟静脉回流前索和前柱内部的静脉血。前柱外侧部、侧柱和大部分侧索的静脉血,则先回流到静脉冠。静脉血液经根静脉通过椎间静脉汇入椎静脉和颈深静脉。另外,脊髓软脊膜静脉丛和椎间静脉丛有许多吻合支,故其静脉血亦可经椎内静脉丛进入椎内静脉,同时椎内后静脉丛和椎外后静脉丛间也有吻合支,脊髓静脉血也可通过这一通路回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