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检查是对全身状况的大体观察。其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辅以触诊和其他方法。
(一)全身检查
1.体温 临床上通常以体温计测量,成人常用口测法、腋测法,儿童常用肛测法,注意有无发热及其热度和热型。一般按腋测法计:低热为37.2~38℃;中等热为38.1~38.9℃;高热为39~40℃;过高热为40℃以上。热型分为稽留热、间歇热、波状热、弛张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等。
2.呼吸、脉搏、血压 正常成人呼吸:16~20/min;脉搏:60~100/min,>100/min为心动过速,<50/min为心动过缓,颈脊髓损伤后可出现神经源性心动过缓;血压:12~18.7/8~12kPa(90~140/60~90mmHg),收缩压>18.7kPa(140mmHg)与舒张压>12kPa(90mmHg)为高血压;舒张压<12kPa(90mmHg),而>11.3kPa(85mmHg)或收缩压<18.7kPa(140mmHg),而>18kPa(135mmHg)为临界高血压。约20%颈椎损伤患者有低血压表现,70%的低血压为神经源性,30%为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
3.发育与营养 临床上,发育一般分为瘦长型(无力型)、矮胖型(超力型)、匀称型(正力型);而营养状态分为良好、中等和不良,异常主要为消瘦或肥胖。
4.意识状态 一般分为清醒、模糊、谵妄、嗜睡、昏迷等。
5.面容与表情 观察患者的面容及表情,了解患者对疾病的反应与态度,对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不同疾病往往有不同的面容与表情,如急性病面容、慢性病面容、特殊面容。后者包括贫血面容、二尖瓣病面容、结核病面容、脱水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等。
6.音调与语态 患者的声音、语调的改变也有诊断意义,如喉头疾病和喉返神经麻痹时可有声音嘶哑,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可有语音含糊不清等。
7.体位与步态 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不同的体位、姿势和步态,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体位是患者静态时的姿势,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主体位:指患者身体各部位能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指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体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或瘫痪患者。
(3)强迫体位:指患者为缓解疾病的痛苦而不得不采取的体位。
步态则是患者在行走时所表现的姿势,主要靠骨骼结构、肌肉的紧张度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则起重要作用。常见的异常步态有以下七种。
(1)剪刀步态:瘫痪双下肢强直内收,步行时一前一后交叉呈剪刀状,步态小而缓慢,足尖擦地行走。脊髓伤病伴痉挛性截瘫、先天性脑瘫者多见。
(2)偏瘫步态:瘫痪侧上肢屈曲和内旋,下肢伸直,步行时下肢向内侧画圆圈,足内翻并下垂。脑瘫者多见。
(3)蹒跚步态:行走时前仆后跌,躯干左右摇晃,不能走直线。小脑疾病、前庭疾病患者多见。
(4)慌张步态:帕金森病(震颤麻痹)患者行走时躯干强硬前屈,双臂不动。步伐小,伴有突进现象。
(5)踵步态:行走时难以掌握平衡,步态不稳,足抬高,脚踵用力拍地。脊髓结核、共济失调患者多见。
(6)跨阈步态:腓总神经麻痹和弛缓性瘫痪者足下垂,行走时患肢高抬,以免足趾擦地,类似鸡步。
(7)肌病步态:行走时步态缓慢,腰前突,足尖步行,类似鸭步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多见。
(二)皮肤
主要观察皮肤的颜色、湿度与出汗、弹性、有无皮疹,有无脱屑、出血、蜘蛛痣、水肿、瘢痕及皮纹、皮下气肿以及毛发情况。
(三)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大多不能触及,无压痛。而当有感染、恶性肿瘤时则可能会触及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检查中应注意其相关的淋巴回流区域,特别是头颈部的淋巴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