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型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临床表现】
1.根性疼痛 最为多见,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域相一致。此时必须将其与干性痛(主要是桡神经干、尺神经干与正中神经干)和丛性痛(主要指颈丛、臂丛)相区别。与根性痛相伴随的是该神经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其中以麻木、过敏、感觉减退等为多见。
2.根性肌力障碍 以前根先受压者明显,早期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肉萎缩,受累范围也仅局限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范围,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为明显。需与干性及丛性肌萎缩相区别,并应与脊髓病变所引起的肌力改变相鉴别。必要时可行肌电图或诱发电位等检查。
3.腱反射改变 即该脊神经根所参与的反射弧出现异常。早期呈现活跃,而中、后期则减退或消失。检查时应与对侧相比较。单纯根性受累不出现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则表示脊髓本身亦同时受累。
4.颈部症状 因根性受压的原因不同,轻重表现也不一。由髓核突出所致者,多伴有明显的颈痛、压痛及颈椎挤压试验阳性,尤以急性期更为明显。而因钩椎关节退变及骨质增生所致者则症状较轻微或无特殊发现。
5.特殊试验 凡增加脊神经根张力的牵拉性试验大多阳性,尤以急性期及后根受压为主者。颈椎挤压试验阳性者多见于髓核突出(髓核脱出)及椎节不稳等病例,而因钩椎增生及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所致者则阳性率较低。
6.影像学表现 视病因不同可出现椎节不稳、梯形变、颈椎生理曲度变异、椎间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等各种异常现象中的一种或数种。
【诊断标准】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如麻木、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上肢牵拉试验多为阳性。
3.X线片可见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及骨赘形成等异常改变。
4.痛点封闭效果不明显(诊断明确者不必做此试验)。
5.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一致。
6.应除外颈椎骨骼其他器质性病变,如结核、肿瘤等,并排除胸腔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受损,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各种疾患。
【鉴别诊断】 由于颈脊神经根共有8对,因其受累部位不同症状分布差异较大,在临床上以下4位颈脊神经根受累较多。故以此为重点对易混淆者进行鉴别。
1.尺神经炎 尺神经由颈7-8和胸1脊神经参与组成。本病以老年人多见,尤以伴有肘关节外翻畸形者发病率更高,易与颈脊神经受累者相混淆。本病特点如下。
(1)肘后尺神经沟压痛:位于肘关节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处多有较明显之压痛,且可触及条索状变性之尺神经。
(2)感觉障碍:其感觉障碍分布区较第8颈脊神经分布区域为小,尺侧前臂处多不波及。
(3)对手部内在肌的影响:常呈典型之“爪形手”,主因骨间肌受累使掌指关节过伸及指间关节屈曲所致,尤以环指及小指显著。
(4)其他:可参考X线平片、病史及既往史等鉴别。
2.正中神经受损 本病多因外伤或纤维管道受卡压所致,有以下特点。
(1)感觉障碍:其感觉障碍分布区主要为背侧指端及掌侧1~3指处,而前臂则多不波及。
(2)肌力改变:呈“猿状手”,主要因大鱼际肌萎缩所致。
(3)自主神经症状:因正中神经中混有大量交感神经纤维,因此,手部血管、毛囊等部位处于异常状态,表现为潮红、多汗等,且其疼痛常伴有“灼痛感”。
(4)反射:多无影响。而当颈脊神经根受累时,肱三头肌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3.桡神经受损 桡神经在上臂位于肱骨干桡神经沟内,紧贴骨面走行,易因肱骨干骨折而受累。外伤者易于鉴别,如因纤维粘连、局部卡压等因素所致者,则需与第6颈脊神经受累相区别。本病特点如下。
(1)垂腕:为桡神经受损所特有的症状,主要因腕伸肌及指伸肌失去神经支配所致。高位桡神经受累者,伸肘功能亦受影响。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区主要为指端外之手背侧1~3指及前臂背侧,而1、2指掌侧不应有障碍。
(3)反射改变:多无明显影响。颈脊神经受累者,则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均减弱或消失。
(4)其他:可参考病史、局部检查及影像学所见等鉴别。
4.胸腔出口综合征 本病多见,因其可直接压迫臂丛下干,或由于前斜角肌萎缩、炎性刺激而使颈脊神经前支受累以致引起上肢症状,多以感觉障碍为主,并可引起手部肌肉萎缩及肌力减弱等。本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即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综合征和肋锁综合征。此三者虽有区别,但均具有以下特点,可以与根型颈椎病相鉴别。
(1)臂丛神经受累:主要为臂丛的下干受累。临床常表现为自上臂尺侧到前臂和手部尺侧的感觉障碍与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和骨间肌受累。
(2)局部体征:患侧锁骨上窝处多呈饱满状,检查时可触及条索状之前斜角肌或骨性颈肋,向深部加压或让患者做深吸气动作,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3)Adson试验:多属阳性。即让患者端坐,头略向后仰,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将头转向患侧。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略加阻力。另一手触摸患侧桡动脉,如脉搏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此为本病的特殊试验。
(4)其他:本病压颈试验阴性,椎旁区多无压痛及其他体征,同时可参考影像学所见进行鉴别诊断。
5.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有时易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混淆。除前述特点外,本病不具有脊神经根性症状,故易于鉴别。但应注意,在临床上可遇到某些颈椎病病例同时伴有肩关节周围炎症状者,当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的症状缓解后,肩部症状也可随之减轻或消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颈脊神经受累后通过腋神经波及肩部所致。
6.腕管综合征 为正中神经通过腕管时受压所致,其主要特点如下。
(1)腕中部加压试验阳性:即用手压迫或叩击腕中部,相当腕横韧带近侧端处,如出现1~3指麻木或刺痛时即属阳性,具有诊断意义。
(2)腕背屈试验阳性:即让患者将腕向背侧屈曲持续1min时,如出现上述症状为阳性,有诊断意义。
(3)封闭试验:本病用1%普鲁卡因1~2ml局部麻醉封闭有效。
(4)其他:有低位正中神经末梢之感觉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1~3指指端麻木、过敏或刺痛,颈部X线片无相应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诸试验均属阴性。
7.锁骨上窝肿瘤 指侵及脊神经根部之肿瘤。其中以转移性者多见。当波及脊神经根或颈丛或臂丛时则可引起相应的根性或丛性症状。因此,除常规对锁骨上窝及颈肩部进行视诊与触诊检查外,对有异样感觉者应以肩颈部为中心拍片以确诊,必要时行MRI检查。
8.其他 应注意与周围神经炎、脊髓空洞症、风湿病、肱骨外上髁炎、肱二头肌腱鞘炎及心绞痛等疾患相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